当前位置 首页 旺达

旺达》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JeanChristophe

2019-06-13 17:17:48

四星半. 本片即是一部"非如此不可"的作品,是作为"一"的艺术:形式上的任一选择皆有其体系上的考虑,以至于很难想象用别的风格来替代它; 女性是作为"无"的"是",是体现为缺席的在场,故在作品中表为无所求-无所有-无所是的客体,此类直接发源于无的构思自然并非什么新的发明――影片最妙之处其实在于一种"理由/理性"(Reason)的缺席,这一原本被认为属于七十年代社会的症候被标记成为某种根植于女性形象的特质,在如此洞察力之下,深入内在结构的缺席全面掌控了整部作品,同时外观的随机又丝毫无损于形式组织的必然;红与绿的对位贯穿全片,一如布列松《钱》中的蓝和青.

叶洲

2020-10-29 12:58:56

一个十分不靠谱不负责任抛弃丈夫孩子的傻女废柴,惟有几分姿色,随意勾搭男人。却意外得好脾气,烟酒毒不沾,原来是缘其无欲无求,也不知自己要什么。她以浑浑噩噩的态度逃离了传统价值对女性的压迫,另一方面又浑浑噩噩地迷失了自己。本片提出的问题不是男人怎样看待女人,而是女人怎样看待自己。以及社会是否容纳这样的人,,犹如她独自走过煤矿的超长镜头。有意思的是我对这样一个本该令人厌恶的角色产生了共情

巅 峰

2021-06-07 20:06:36

兜兜转转在四五星之间,最后还是选了个五星(咋和给《上升》打分的时候差不多呢?)开头关注女性精神本身,中间开始男性出现,整个电影就开始飞起来,物质与现代生活的双向困境,互相的凝视以及不同的态度,用影像很棒很棒的表达出来了(中间难免让人想起新现实主义,甚至在专注人物的时候,让人想起伯格曼)!可惜到后面来,利用不少的纪录片形式来对好莱坞主流的电影进行“反思”“致敬”“解构”,差点把这片给毁了。虽然说后面来依靠酒馆一场戏,把整个气氛给压住了,但还是让人挺不爽的。PS,开头法庭,中间酒馆抢劫,后面抢银行,好几处男女形象对峙的一连串镜头,我觉得有种东欧片风格。

Sabrina

2020-04-12 18:47:47

女性没有任何资产,命运就像是蒲公英,这个女人她不去使力气的生活,没有计划、没有目标,随遇而安,活着就好。

路米內

2019-08-19 01:21:39

杜拉斯说,旺达是一个奇迹。

vivi

2019-10-20 11:47:42

一个不小心昨夜今晨算是连续看了三部女性导演的作品,Barbara Loden最佳。

我们敏熙

2019-03-29 19:18:59

A-,欢乐无法消解愁绪。"Woke up this morning, dragged myself across the bed. Alice went to wonderland, but I stayed home instead. I started feeling bad, 'cause I was left behind,' cause I'm a wanderer."

电个爆炸头

2017-12-23 13:31:27

状态像一团被揉捏的过期报纸,像无意间倾洒而出的苦咖啡,像退潮时空无一物的沙滩。想起《五支歌》,《富城》...还是很喜欢这种质感的公路片的。

Ou

2020-02-22 04:29:34

令人震惊的紧迫感和准确性。停格的画面里,烟还在升起。这条决绝的路引向Vincent Gallo和Kelly Reichardt.

你所期望的永遠

2019-02-03 19:37:42

重标。芭芭拉自编自导自演的唯一长片,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电影。便携式摄影机的手持晃动和粗犷的颗粒感就如同朴实无华的旺达本身,在尽可能剔除娱乐元素的同时赋予影片以更具现实意义的生活化(类纪录片式)的写实感,从早已屡见不鲜的模式文本中代入私密的个人陈述,并通过自身内在思维的发酵拓延至整个女性群体的探讨,令人深受感动。|跳动的红色,永远不灭的理想意志。(9.3/10)

過期罐頭

2019-07-30 01:24:09

开篇的长镜头中旺达穿着绿衣服走在煤矿中的路上,镜头非常远,她像一个小点,这是全片最重要的一个镜头。旺达认识逃犯后,除了正反打外,很多镜头都在逃犯而非旺达身上,不仅在这个世界里她是被忽视(被利用)的一个,同时也被摄影机忽视,但神奇的是,在这样一种忽视中,她身上最独特和最有力量的东西都出来了,以至于总能找到人给她买酒喝。一个影史上如此“被动”又如此恣意的女性角色诞生了。

林浮云

2021-06-07 12:34:00

+,影史十佳!今年来看过最好的电影。开场,摄影机通过旺达在远景长镜头像沙粒般渺小的画面比例为女性困境做了说明,强调了旺达之外的女性被父权体制之下男性挤压的现实。前期芭芭拉把命运交给旺达,而男性偷盗者踩灭取代主动性的过程都在强调性主体对于性客体的压迫/物化。芭芭拉的叙事推动力是表演,在渐渐靠近的镜头里,画框中的旺达那一心如死灰的眼神既是情绪的推动力,无助的。同时也是一个男性视角的反面,给性主体下的定义——物化否决,是女性寻求生存或说解决饥饿感。当然也绝非无望,因为芭芭拉的色彩构建,已经由红色的恐惧转向绿色的新生,最后关怀者角色的释出也选择了女性。旺达不是男性的附属,是流浪者受到男性的鞭打。我无法去想象,生活中的芭芭拉如何受到性主体的压迫,但我知道旺达的生活就是芭芭拉。芭芭拉与旺达早已浑然难分。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