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德语课

德语课》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优游卒岁

2020-06-13 17:26:03

根据伦茨同名小说改编。其在意义与风格上是与《白丝带》是一脉相承的,但叙述远不如后者流畅,锋芒也不犀利。故事的背景放到二战期间石勒苏益格的一个村子,试图将二战与德国固有的父权制及服从与尽职的天性联系到一起。但感觉有些温吞与含糊,加入了过多的东西。父亲的形象过于模式化与漫画化,而儿子的形象又很模糊。“尽职的快乐”没什么不对,导演却将其与意识形态混杂到了一起。未读过小说,仅就电影来说,其批判的指向失去准头。

石板栽花

2020-07-17 13:34:38

恶法背景下,尽职焉能有快乐?

feet

2021-04-02 23:54:22

反纳粹主题诞生了许多经典电影。我们的KANG RI 题材电影什么时候能引起世界共鸣?

ricecream

2020-11-15 08:31:55

出乎意料的好看 因为是讲画家的电影 导演对摄影和美术异常用心 是用作画的心态在设计镜头了 造型构图色彩光影充满艺术气质 虽然电影十分压抑 然而看到的画面依然让人很享受每一秒 看完就迫不及待想看第一遍 人物的服装非常有年代感和质感 明明是在用眼睛看却仿佛手摸在那些布料上 几处海滩上的大广角戏呈现的空间非常广阔 有着打破屏幕 邀请观众置身于同一空间的效果 剥夺人的思想和自由就跟杀人一样邪恶 纳粹不光屠杀别的民族和国家 对内的残害也从未停止 导演在映后表示 现在重拍这部电影是因为德国的民粹主义抬头 让他很担心这个社会的走向 希望唤起人们再次反思纳粹时期并保持警惕 编剧是导演母亲 他也提到改拍成电影难度最大的是取舍 原著作者遗孀看完电影后表示作者如果能看到这部电影一定会很喜欢 @歌德学院

妖艳左轮

2020-05-29 17:44:07

第一次看是2020年5月29日17:44。7月11日是《德语课》全网首映映后交流纪念,聊得开心到此刻,难忘。

一滴九

2020-04-09 11:45:08

鲜明可见极权政治对个人、对艺术的戕害。鸥鸟、滩涂与大海横贯电影始终。全片色调暗沉、昏黄,可在父亲离开后,那片海水都变得清亮起来。男孩阴沉地骑着自行车,一遍遍沿海而行,这样的镜头占据了他孤单、摇摆的整个童年。联想起《劫掠欧罗巴》这本书。

岩井俊七

2020-10-03 21:10:21

3.5 可能是属于德国民族更擅长的命题作文,平庸之恶在此处题为“尽责的快乐”,抓耳挠腮的男主回首自己在滩涂边的童年,交出了一大摞笔记本答卷,电影的情绪很大程度依靠环境来展现,除了父亲离开后有大家都有一丝欢愉轻松,其他时候基本音乐都没,色调黯然压抑,天气永远阴沉,海边的飞鸟只剩骸骨,连长长的秋千都倚着被禁锢的悲伤灵魂,剪辑干脆利落,没有废话,绝望到骨子里时,人也许就像临终的邻居一样,只能故作欢颜对你说一句:“多陪陪他。” 节奏略显不均,如果前半程加紧一拍,后半程放慢一小步,多些阐释与铺陈小男主的性格转变就更好了

不老的李大爷耶

2020-04-27 18:52:16

大环境让每一个原本善良的个体背弃了亲情和友情,这是时代的悲剧,让人联想起WG

男高音书法家

2021-02-27 22:40:46

无可挑剔的镜头语言,毫不留情地一帧一帧刻画着人的天性、兽性、奴性

亵渎电影

2020-04-09 02:23:05

非常有力道的一个故事,特别高级,但是片子最后半小时的节奏在改编上显得略仓促,男孩长大后的心理变化有点跳,但这正是这个故事的厉害之处所在,如此处理就显得不够细腻,让主题的冲击力变弱,可能是原著小说改编难度太大吧。男孩游走在父亲和画家时间,在两个男人的对抗中,画家也没有比父亲这种人善良多少,甚至更糟糕。

Su***d

2020-09-12 23:20:59

或许是因为海浪,滩涂,沙丘,高而枯的杂草,火焰和画作,这部片让我想到《燃烧女子的肖像》。色调和质感也都是很好的,但叙事,就像不少人说的,后面没有交代清楚,我需要细想、分析后,才明白西吉偷画是因为「被迫失去、被剥夺」的ptsd,而非他爱那些画爱到想私藏。西吉的这个动机很重要,它与父亲战后依然烧画的行为相呼应,让父亲不仅仅是对体制和规则僵死的盲从,而是点明:战后社会中每个人都带着过去那个异化人性的社会的伤痕在生活。由此,这部片的反思上了一个高度。

William H D Lee

2021-01-30 22:55:35

时代的烙印 正直的邪恶 我不喜欢这里面的海 太冷了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