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投奔怒海

投奔怒海》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苏打水

2010-05-18 10:13:31

可见那时候的广电总局还是朵木有G点的清纯小菊花,居然允许如此明目张胆题材的电影在内地全程取景!

欢乐分裂

2011-12-07 18:49:42

祖明与琴娘一失败、一成功的「投奔怒海」,从明暗两处、写实写意着力刻画自由到来的艰难险阻,充满酣畅的生命力,既是片中人物们的果敢舍离,也是创作者勇气的象征。80年代的香港,在已知回归的前提下,人心已浮动,逃离的主题一直持续到97前夕,许鞍华在彼时复杂的情形下,竟然在海南岛拍了这么一部涌动着万千隐喻气象的影片,也算是时代的造化,想想这般幸运的“擦边球”,今日已不复重来。“如果你见到他,叫他别忘了纽奥尔良市的酒吧,我要一直干到七十岁。”怀揣着这样的微茫希望,她才能在孤独的煎熬中守望到天明。“越南人民的革命成功了,自己的革命失败了。”这是一个在乱世中依旧清醒着的人。当时这些创作者们不无天真的理想主义,以及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格局下,尚存“任性”发挥的自由语境,如今回望,真的令人唏嘘。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15-11-15 04:29:25

光怪陆离的南洋红色政权,死在红旗下的焦灼恐惧,电影本身也带着非左即右的意识形态。我觉得许鞍华本质上是靠左的,但正因为如此才对中国的文革特别失望。海报惊艳了...

沉歌

2012-03-20 21:47:59

我记得你的八十年代情怀,你的新浪潮喜好,你钟意参悟的人生,你爱轻巧提起的沉重话题。我猜你肯定会喜欢许鞍华,可惜我们都没有共坐看过哪一部。

丁一

2009-08-09 12:24:55

生在地雷区,死在红旗下;投奔怒海船,焚身越南港

海边的索塞罗

2017-07-15 15:57:01

政治隐喻其实很明显,联想到此片上映时正值中英关于香港问题开始谈判,反映了港人对红色政权的恐惧,片中展现的不是一个日本人眼中的越南,而是一个香港人眼中的大陆。夫人那个角色也是暗指香港,她的经历即香港历史。看完还会明白,为什么说现在的小鲜肉将来成不了刘德华,不是导演好坏的问题。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