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投奔怒海

投奔怒海》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736

2010-03-05 20:33:48

借他人杯酒浇心中块垒..

BLAKE

2008-08-15 22:52:37

首先这部电影多少有些政治影射的意味。但强烈的人文关怀却包含在历史纵深之中。作为许鞍华前期作品,没有刻意地显露自己的锋芒,而是深切的关注于现实。从来没有想过林子祥也可以这么“朝伟”,也从没想过香港还有这么一部作品。

Bigteeth

2008-04-29 12:44:59

了不起,二十多年前许鞍华已经俨然一代宗师。

颍原真吾

2019-08-30 13:28:05

革命革了半輩子,突然發現自己老了,而且仍舊是一個徹頭徹尾殖民地的人。越南人民的革命成功了,我自己的革命,失敗了。

冰红深蓝

2020-11-09 22:57:16

剪辑、运镜和节奏把控不够完善,胜在剧本和表演。对越南进行描绘与想象,却从日本人的第三方视角(“异国的异国”)呈现,语言又是粤语为主,还夹杂英语(会显摆英语的大儿子),很有意思。有些比较直白的符号化处理,尤其是缪骞人演的酒吧老板娘一角。刘德华在周润发举荐下出演本片,初出茅庐就已挑不出毛病。奇梦石扮演的真性情的阮主任让人心疼,走过半生,洒过血汗,初心虽在,现实已残,唯有无奈与惶惑(“革命革了半辈子,突然发现自己老了...越南人民的革命成功了,我自己的革命,失败了”)。不少场景无比生猛凛冽,令人胆寒:街头抓壮丁,陋巷刑场搜刮新死者,步步惊心的挖地雷苦役,还有最后那幕诀别的火舞。PS:海报简直绝了,片名力道十足,英文名“Boat People”则更加切题,也极富嚼劲。(8.5/10)

林檎

2010-09-25 14:48:49

“法国人和美国人在她身上好像没有留下痕迹”“她最宝贵的还是给了中国”

有心打扰

2011-11-28 20:25:27

黎明前的黑夜最最阴冷,曙光仍旧被乌云遮住,越南的百姓仍旧处于政权的逼压之下。自由是一党的自由,局限并且虚伪的伪自由,革命还未成功,人民还需努力。芥川最后被火焚烧,一个希望也在火焰中消失,但是希望的种子没有灭绝,琴娘便是希望,最后的眼神坚决而强大。

U 兔

2010-04-19 23:43:57

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拍出来的东西果真很震。不知道里面现实的成分有多少,但是从咱们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说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故事讲得不错,人物情感的递进很有层次和力度。镜头拉伸和光影布置都很到位,跟心情跟环境配合得真好。娘的,那个时候的人是真的一窝蜂的拧在一起用心做着电影...

鱼禾水

2019-04-26 21:23:45

35岁时的许鞍华导演大作,真是wow啊,以一个日本记者这样“国际友人”的视角看越南革命之后的社会与普通人的生活!有着高尚意识形态的革命最终为什么会成为深渊和暴力的地狱?20世纪的诸多国家的正义革命为什么最后会造出利维坦怪兽?为了一个遥远的伟大目标是否可以不择手段、合法化暴力与血腥?什么叫“专政”?以今日的后见之明看:20世纪有两个怪兽,一是纳粹主义,另外就是苏联的极权主义。

谋杀游戏机

2011-12-27 23:50:24

很难想象一位不过35岁的女导演在面对政治上的风吹草动所表现出来的魄力与勇气,世人皆心知肚明她所说的不仅仅是越南难民。前半段尚中规中矩,随着嗜血政府暴力的缓缓展开以及祖明一线的单立,剧情开始有了震慑人心的力量。刘德华最早触电之一,第一镜就是大场面长镜头,海报真是惊艳。

Ocap

2017-07-05 16:14:15

4.5。牛逼!第一部许鞍华,也是至今看过最另类生猛的港片。最可贵的笔触不在惨境描绘,而是对苦难的麻木与恐惧驱动下的恶性循环。台词双关得毫不刻意,所有非叙事性画面就像那些从未带回的影像一样真实。欲揭天堂之皮却从此长眠地狱,柴油用上了,燃起了照亮驶离怒海的光。太阳不红,红色是血的颜色。

seamouse

2011-08-21 23:38:42

珠影、海南兴隆农场、湛江市,一起在才开放那些年为许鞍华的这部红色恐怖电影贡献了一个“越南背景”。或许战乱才结束的地方都具备那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苦逼气质吧,于是我在阮琴娘一家分明看到了《大地在波动》;起初对岘港文化局干部的描述尚属客观,但意识形态潜伏在后面,形成有些不适的转折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