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和其他人》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郝小勺

2019-04-16 21:45:57

没有找到很好的角度,仅在表现➕猎奇。地球另一端的世界啊……值得有好的故事。9thBJIFF

字母君

2019-01-04 00:03:16

猎奇Ethnofiction,像去年柏林那部《前任萨满》,Fiction部分比Docu部分拍得好,与其阿彼察邦,不如说是转投玄学的弗拉哈迪。虽然演员实在是过度呆滞了,但出于文化保护的角度,导演就算完全不加以指导也可以理解。 构建了一个属于萨满的主观听觉世界(语言本身也是其听觉系统的一部分),自然中的炎热、潮湿、阳光乃至泥土气息都是和谐的、可被“听”见的;而城市环境中,除了以“侵占”姿态占满画面的信息世界(电视、收音机、街霸游戏机),剩下能感知到的几乎只有嘈杂。足球、指甲油和“圈养”般的收容中心替代枪炮大刀成为了入侵者的新武器,湖面倒影中飞过的鸟是灵性瞬间!

基瑞尔

2020-07-08 21:46:07

【巴西】充满伤痕的集体历史记忆,部落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对抗与共存以及古老神祇所赋予这片地区的神秘;生死的传说和文化景象交错,会很沉醉于它对这里风情的捕捉。但部分时候在台词和镜头上的刻意留白,稍微显得略微空洞;也影响了它的叙述,太像Nat Geo的纪录片就破坏了它营造的环境。

那朵椰菜花

2018-05-21 06:01:52

這類的docudrama見得多,這部在坎城拿到“一種注目單元評審團特別獎”,可見議題性在前,影片質量並不好。想起《夢遊亞馬遜》,講的還是原始文明與都市生態的抗衡。

刘浪

2020-07-26 04:10:43

这种差异的对照实则有些拧巴,直接的实体仪式及城林景观与插入性符号交代互斥。

华盛顿樱桃树

2020-07-21 12:07:54

人类学+丛林美学=世界很大,我太渺小。

十八爷

2019-04-20 17:19:38

不是纪录片,但讲述和拍摄方式都很像弗拉哈迪的早期搬演式人类学纪录片。

影呆

2018-10-16 20:59:58

我非常欣赏(且羡慕)导演用16mm来拍摄,有那么一丁点阿彼察邦的感觉,但是闷,闷到不行;导演颜值还是很能打的 /伦敦电影节第一次去了rich mix cinema,缘分终于来了,这个影院以往都是…路过

罗宾汉

2020-10-09 15:54:51

关于传统族群仪式与现代文明的对比呈现与危地马拉那部《火山下的人生》颇为相似,只不过这部作品的戏剧情节不多,而且更偏向纪录的意味。声音剪辑是最大亮点,山野丛林的虫鸣声与现代小镇的喧闹嘈杂形成参照,并在一个梦中场景里实现完美的过渡与融合,同时预示着主人公心态最终的转变,以及命运的归宿。可惜地,语焉不详的叙事并没有留下太多思索空间,在处理记录题材和虚构情节两者之间欠缺更成熟的考虑,并没有抓到最引人注目的时刻,结果只能说比枯燥的人类学纪录片稍微容易接受一点。

外出偷狗

2021-07-05 10:06:38

微弱的原住民声音记录消失的原住民生活和原住民历史。



2019-04-16 17:13:45

【2019年4月16日-北京电影学院-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标准放映厅】 原始剧作类型结构讲述原始文化命题,多重世界的建构,原始文明、现代文明、精神世界。萨满体系的最终架构,金刚鹦鹉的圣灵守护,水中的镜像重现,都是人类主体在庇护之下的自我审视。 导演把握节奏和情绪力度恰如其分。虽然有诸多细节堆叠过于符号化,但表达的内容却十分明了。拳皇、流行乐、莫西干发型等等的细节,足以展现出导演意图。 月升转场明确了部落发展方向。开头与结尾的闭环,进入萨满世界的层次,在最后一场戏终于拔高层次。摄影很棒,细腻的情绪、贴合剧作的视听语言,加以细节丰沛的声音,为影片增色不少。(16mm胶片极其细腻)(医院走廊和医生对话的长镜头,颇有《站台》城墙上男女主对话长镜头的意味)

451½°F™

2020-07-31 22:38:43

位于「原始」环境下的民俗才是观众们更加感兴趣的部分,由此产生了一种有趣的电影内外矛盾——不甘于原始(传统)文化下的青年所追逐的「现代生活」反而是大部分观众所鄙夷的,文化差异或者「一体化」的矛盾并不仅仅在于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最终却还是一种经济追求。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