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装载物

装载物》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等待戈多

2019-11-02 21:38:30

影片采用类似公路电影的手法,在阴郁和漫天灰尘的色调下,像河上泛起的涟漪展现出被轰炸期间的塞尔维亚境况,并巧妙地将巴尔干半岛政治混乱的历史贯穿其中。孤独又令人不安的旅程,反映着战争对国家和民族的摧残。

呆橙轩

2018-10-18 18:45:25

结尾处“胡桃树”的故事让人揪心,那棵树的根在已逝二战士兵的口袋里……这是二战与这一次战争最悲戚的对应,战争中人们所有的从容都带着内心的胆战心惊,所有的胆战心惊在尽头处都是麻木的回应……

Jason

2018-10-15 00:42:19

采用了公路片的形式,以前拍纪录片的导演刻意的隐去战争的炮火,用大量留白打造出了纪录片的质感。把打火机当做连接巴尔干地区的历史和现在的工具非常巧妙。

电电电

2018-10-16 00:40:04

最后的男性生殖器才是整个影片升华的地方,就是:fuck!这部有点艺术味的公路片最后这幕,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想问导演,运的是不是尸体?是不是运的时候还有人没死透?

一文字秀虎

2018-10-14 10:30:17

胡桃树从他哥哥的口袋里长出来。我弄丢了那个打火机。

没有枪的牛仔

2019-10-30 02:28:55

其实生活在战乱国家与和平国家的区别是,前者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自己下一秒是否还能活着,不确定明天自己会在那,不确定自己的人生到底会怎样。后者则充斥着各种“确定性”,看什么书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多少岁结婚生子,然后一份工作一眼望到底,你的人生也一眼望到底。 当然,两者的道德困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人生的不确定性。农村的人为什么喜欢往大城市跑,厌恶体制的人为什么向往自由职业——无外乎回归“不确定性”。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就在于,那些所谓的“确定性”只不过是别人强加给你的罢了,有的人选择将错就错,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一生,但最本质的自己,和那些生活在战乱国家里的人们,别无二致。

那一抹无名的红

2019-11-17 21:41:01

留下太多疑惑的电影。不少的欲言又止,像极了影片低郁的情绪。 为了纪念结束战争的先烈们的火机,丢失在男主人的手里,战争是否会再回来?婚礼上刻意回避的镜头到车厢里的拍摄,是为了留作证据还是某种忏悔?被他车撞开的后备箱,从里面飞出的气球最后缠绕在树上,像是一种美好的号召。 声音方面一直强调相对独立的空间感,它是我们保持了与人物足够的距离和温度,这背后为什么这样安排?

刘浪

2018-10-14 23:21:49

难得导演愿意舍弃这么多而从远处来观望一段私人/国家记忆。整部电影的呈现方式是去现场化的,直接的战争与生死场面都被隐掉,取而代之的是“之后”的遗物展露,包括人的遗物:火机,车上清理的项链弹珠;历史的遗物:成为景观的遗迹;以及人在历史中的遗物:长成树木的胡桃。可惜前半段的公路旅程显露的痕迹还是太重,行驶轨迹与翻阅物件有太强的符号对位,到了后段,将历史融进日常后仅仅书写私人生活,则灵巧了太多。

蒙奇D

2019-10-31 16:32:29

在北约轰炸塞尔维亚期间,卡车司机冒险运送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货物去贝尔格莱德。在半路上,他违反了雇主“不许停车”的要求,与一个要去贝尔格莱德的年轻人同行。剧情就是这样,巧妙地融入了二战元素。有关两次战争,两回无名尸体的故事。司机的二战元素打火机被偷之后,无法再把战争的故事传递给儿子。年轻人为了答谢司机给他的磁带成为了司机送给儿子的礼物。相比牢记痛苦往事的打火机,音乐应该更好一些吧。

有志

2019-11-10 00:56:57

三重空间:一重大地、二重货车箱、三重人心,皆被战火轮番摧毁,大地苍茫灰暗满地疮痍,货车箱是移动地狱满仓罪孽,人心迷茫绝望恍惚空无一物……

it s okay

2019-10-30 00:10:33

虽然闷但还挺对胃口。核桃树的故事太印象深刻。

华盛顿樱桃树

2019-10-30 10:13:14

昏昏暗暗的色调,来来去去的人们。来往的人们和尸体一样不能说话没有台词。好的角度,自信的表达。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