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奥利格

奥利格》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橙子换马甲

2020-07-28 15:31:23

三次元够苦了,为什么二次元还要看这种暗黑人性的东西,还tm强行宗教光芒。。男主确实惨,但他的被动全程带着你们不应该侮辱和损害我这样无辜温顺的小羊的委屈,似乎要用这种委屈来凸显人之恶与神之光,大概也是在用生命cos献祭羔羊。。缺乏宗教情结的人恐怕难以共情,更难从他身上或者非常刻意的故事中找到看点。。一小时就疯狂想走,座位太好,怂逼怕影响太多人,硬熬到底,觉得自己也太惨了。。

57

2019-12-07 23:41:22

东欧题材总是忍不住要去看的。片子中规中矩,标准的艺术片做法,对西欧人的傲慢和东欧人自己的混乱都各打五十大板,下手还算留情了。印象最深的是,人家的演员演出普通人的生命状态不是那么稀奇的事,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屠夫身上的味道,而我们的呢,一个个端着人上人的架子下不来,怎么可能有好的作品交出来。

SELVEN

2019-12-21 21:30:53

70/100 欧盟内部关系的隐喻,很直给,感觉欧洲有一百个可以拍这种命题作文的导演,而且各个都有两把刷子。

西楼尘

2020-08-10 19:54:56

觥筹交错的剧团庆功会场不属于我,热火朝天的足球游戏客厅不欢迎我,罪恶滔天的欧洲嫌犯监狱不接纳我,我是失去身份的献祭羔羊,只有彻骨的冰面之下可以容身。不是剧团演员,只是一个屠夫,可以娴熟地剥皮剁骨,却发现自己在案板上任人鱼肉。寒冬街头,我与风俗店橱窗里的她对视,原来彼此都无家可归。

[已注销]

2019-06-03 08:21:17

这部也可以叫Grâce à dieu/ 联想地域性文化(尤其是前段时间看完 《她的名字 佩鲁尼卡》后 对海报镜头及其衍生镜头的喜爱对了几分/ 对某场戏真的生理性厌恶 机器声音出来就很烦躁了 果不其然/ 字幕没有bgm 用的是城市白噪

锵阿锵

2019-12-22 09:17:15

【2019第十二届欧盟电影展·奥利格·拉脱维亚·2019】拉脱维亚小屠夫的布鲁塞尔黑工落难记。直白控诉了分裂的东西欧对跌入其巨大冰裂中移民劳工在阶级、国籍、种族、语言、道德上的多重撕裂,情节过于真实,以至于片尾摆脱冰封、上岸受礼的唯美宗教情节都成了飘落在撕裂创口上的浮雪,空空荡荡。

用户9278

2019-11-25 00:22:53

影像风格讨喜 观感比《同义词》好太多和爱豆 euff text

一朵潛水云

2019-10-14 23:44:42

好久沒在大銀幕上看戰地記者同款攝影風格的電影。簡直看得眼睛痛。類似離鄉別井求生的故事近年國際影展上都拍過不少。就這齣而言幾乎沒有特別之處。唯一比較有趣的點可能是女人到了一定年紀是為了身份地位而上一個男人還是會憑直覺呢?

小尼奥弥

2019-12-01 17:26:18

不会飞的《木星之卫》,没抢劫的《维多利亚》。所以即使广角手持跟人跑,被动的主人公和没有张力的事件,依然索然无味。圣经替罪羊和水下超现实的穿插更是十分生硬。

胤祥

2020-01-21 08:46:09

31stTrieste“主竞赛。戛纳双周→釜山→欧盟影展。相当不错,摄影上用广角(大概来自马大仙?)长镜头的变形带来异化感,处理的又是个达内-肯洛奇式的故事;男主角基本上全片都处在被动状态(大概就主动了三次还都失败了),讽刺相当尖刻。但是故事后半段写得有些跑,波兰小哥是疯子还是骗子,男主角是老实还是软弱,其实导演也没拎得特别清,其实从前面看后期几乎会变成一个大杀四方的爽片(至少也是个达内流的强戏剧时刻),导演没走这些套路也是比较清奇,或者说真的奔生活流去了吧……

btr

2020-07-29 00:56:07

在现实(英国脱欧)和宗教(献祭)的语境下的移民故事,拉脱维亚、波兰、布鲁塞尔、根特,地理自有其隐喻。大量晃动、倾斜的手持镜头既感觉动荡,又似乎充满能量——并悖论般地用来表现男主人公的无力感。许多细节的对应也很巧妙:开头杀牛(资本)和中途杀狼(波兰帮),首尾堕入冰窟的意象和头被安杰伊按入冰水那场戏等等。 结尾基本上是反高潮的:以为会是忍无可忍的爆发,结果只有与橱窗女郎的那一点点温情。

一二三

2019-12-01 17:03:59

移民故事一定要用摇摇晃晃的手持吗,真实的晕吐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