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八月

八月》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恶魔的步调

2017-03-26 18:11:12

有提到童年住事的,不过更像一个低配版杨德昌。春梦邻家女孩那段提琴听着像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的。没在沉默中暴发的出租车司机。

小本

2016-10-23 12:32:58

虽然我大部分个人记忆从95年才开始,片中对整个八十年代至零零年代的追忆,加上如同 一一 一样的男主角无忧无虑地看着大人所遇:下岗、改革、升学焦虑、离别、和解…

影志

2016-07-24 19:01:16

看到后面才知道故事发生地在内蒙,但是拍的感觉就跟南方一样,90年代的复古感,跟自己经历的一样,“我们还是出去下馆子吧” 简单一句家常话,真是好久违。结局致敬的段落跟去年的《告别》如出一辙,减分。

zitsunari

2016-10-23 12:27:19

感人!年代感出色,但有两个bug:广场舞、路边摊大妈的衣服

LOOK

2016-12-08 22:57:58

比较像学生作品。几个比较明显的瑕疵:小孩这个角色如果全部拿掉整部电影也是成立,九十年代初转制改革对工人带来的冲击力是肯定有伤到骨肉的痛感,影片中始终弥漫的却是感伤化的小情小调,这是视野问题也是缺乏社会历史洞察力的表现。一拍艺术片就用黑白片的方法实在也是看疲倦了。2.5

冰山李

2017-03-24 17:59:48

没什么可谈的,韩红看了想打人

袁长庚

2017-03-25 22:00:50

取巧时代,假面黑白,四两拨千斤,算是新导演的精明之处。我相信张大磊说的,他拍这片子,不是为了怀旧。九十年代之所以可爱,无非是因为,今天太让人疲倦。我跟他一样,也想找回父亲母亲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和夏天时的操场

木卫二

2016-07-24 10:00:42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输送FIRST标配。以小孩去写大人的小大人视点,最后变成了突兀存在(一度跳到了「钢的琴」等),泛滥着文青影青的20世纪末感伤,也生吞了小孩子应有的童真稚气。情怀大过天,也不能掩饰影片本身的无力。喜爱看「出租车司机」的孩子他爸分明就是真人版桃姐,这个可以加分

放开那个浪味仙

2017-02-09 22:43:12

黑白的画面削弱了“八月”的暑气,细致的布景和迷影细节的致敬勾勒出一段记忆中的少年往事。比起去年的《路边野餐》,我更喜欢这个故事。三星半。

老袁

2017-04-25 00:27:17

拍电影的好坏如果用射击作比喻,1-10环都在靶上,都有点意思,电影的好坏之分是看谁用更精准的桥段、视听、表演去无限逼近靶心。个人感觉《八月》是一部打上了靶却离靶心有段距离的作品……

水怪

2017-03-24 08:07:33

沐浴着苏俄集体主义的回光返照,追寻一段历史缝隙的动物感伤。八零后一代青年极为本能地致敬父辈与自我立传的范本。张大磊在一个疯狂奔袭的年代沉思冥想,寻回了通往过去的时间密码,并且以极具感染力的形式穿透银幕,直抵内心。

游牧人·芳汀

2017-03-25 17:47:10

电影院 绝不能为眼前事业单位一时的铁饭碗迷惑,学好技术即使失业了也能东山再起。但是导演控制了情绪,没让爸爸下岗后的悲伤情绪在大荧幕上蔓延,毕竟是孩童视角,孩子的世界还没有体会成人谋生的艰难。一个人在电影院看的,感觉文艺片还是需要有像辛树芬般气质的演员才能更好的看下去,我需要美。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