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幻之光

幻之光》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嘟嘟熊之父

2015-06-25 00:00:04

失去至爱的人,往后的日子,都变得心不在焉。与人世保持距离,死亡之困惑如影随行,镜头拉得好远好远,你永远读不懂她的心。

谋杀游戏机

2012-09-16 01:03:00

丧夫→改嫁→复入沉痛,由美子的装束相应承担起表意功能,儿子无意间走向绿色自行车勾起心底沉睡的结。人生叵测,淡然如此,宁静亦有微澜,远远驻足旁观。是枝处女作便定下基调,榻榻米上远望的侧影,隐隐的小津况味。身形颀长的江角娴雅秀丽,像是绘本中走出的人物。95威导

翻滚吧!蛋堡

2012-12-27 00:57:05

从火车到巴士,城市到村庄,过程要多反复,才能对死亡轻易释然。主角衣服搭配、明暗色调替换、黑屏的割裂带出情绪基调的转变。还好最终能面朝大海,相信生活总会有新的归宿。

半弦月

2015-03-17 00:09:03

时间对伤痕的治愈。倾斜的海岸一开始象征着女主的不安定,但慢慢被海浪和男人、孩子、老奶奶所安抚。有个细节是男人带女主第一次去市场上找老太太,谈话间太阳突然出来了,但马上又阴下去了。或许女主新生活的治愈过程就像这阳光,一块一块得弥补。直到最后的爆发、质变

有心打扰

2015-01-25 01:14:58

村上春树式的叙事方法和村上春树式的忧伤,那忧伤看似淡淡的、淡淡的,但却始终无法从自己的生命力抹去而变得无比绵长而沉重...我总是想起自杀的木月。中景、远景,刻意拉开观众与剧中人物的距离,最后海边的两场戏很喜欢,配乐也不错。

2012-07-04 21:32:18

和《沙罗双树》是姊妹篇么?这次生与死的界限,是那道美丽且虚幻的光

文森特九六

2018-06-05 20:44:30

处女作就已具备如此强烈明晰的“电影感”,可为何后来的是枝几乎把它丢掉了……

荒也

2018-05-24 10:26:09

这部最不像是枝电影,连是枝本人都否定的处女作,也许是最好的是枝作品的尴尬事实,首先让人困惑。其次,这部处女作是极赋才华的,但从模仿小津侯孝贤痕迹来看,它作为处女作的绝对性意义,让人难免质疑,这是第二个困惑。为了解决困惑,只能说服自己这样说道:这部电影超越了导演。

汪金卫

2011-06-18 22:43:12

@吉大艺术院线。小津的风格太明显了。长长的空镜头,固定镜头贯穿全片。空镜头多是街道、列车等意象。画面如风景般优美。导演并不急着讲故事,生活的片段美好而又幸福,静下心来便可投入其中。对幻之光的理解各人也是见仁见智//20170409资料馆胶片版大银幕。昏昏欲睡,状态不佳。并未看出小津……

冰红深蓝

2020-03-05 11:18:58

是枝裕和处女作。1.沉静中兀自流涌的情感,观众无法真正参透由美子的内心,一如由美子至终难以寻得前夫猝然而逝的因由。2.受侯孝贤与小津安二郎影响明显,大量的固定机位长镜头,众多远景(尤俯瞰)空镜头,间或得见熟悉的榻榻米机位,构图极为考究。3.近乎全程运用自然光,不少室内(甚或室外)场景昏暗而幽谧,环境中人烟稀零,空寂悠远,与女主阴郁孤清的心境浑然一体。4.不少类似远方的窥视视角的镜头,门框,窗框(窗外的大海涛声阵阵),巷弄,无尽的路,隧道,还有在片头即多次复现的天桥口(超低机位)、两侧的栏杆及画中央的一杆杆路灯。5.海边的送葬队伍,漫长一镜。6.黑漆漆的公交站小屋似[菊次郎的夏天]。7.是枝说(豆友转引),每个人生命中都会在某些时刻受到一种莫名的牵引,那是海边的幻之光。想及盖茨比与侯麦的绿光。(8.5/10)

非__想

2012-10-16 16:57:40

慢速0.9倍再删减些台词就是河濑直美了。月台和海边一线行人两个桥段的长镜头的配乐不错。实质上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用画面营造一个幻象,没什么实际意义,死亡的答案太过虚无模糊,现在为了不纵容这种虚幻影像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我的评价和感触都不会太重视。推荐-

康报虹

2018-06-19 16:53:54

与阿巴斯的路不同,是枝裕和的路是一条“死亡之路”,尘归故土的奶奶、步履如飞的丈夫先后消失在路的尽头,只留给亲人一个背影和永远无法解开的谜,但是枝电影里的死亡总是淡淡的——没有肝肠寸断也不会呼天抢地,它恒久不衰且无法摆脱,蛰伏在记忆的最深处,却像偏头痛般总在不经意间再次发作。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