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尘世之光

尘世之光》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Wallys

2019-09-05 04:28:42

Venezia76 「塵世之光」。Gérald Meylan演繹出獄父親/祖父對所愛人們的拳拳之心,是這部電影的靈魂:引人胸腔共鳴的聲線,深邃如歲月在肌膚上的刻紋,又輕柔如他信手拈過的俳句。屬於他和孫女的音樂主題動機是Ravel的《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作曲家當初也是俳句偶感地,「把喜歡的詞湊在一起」,在此興之所致的靈光,卻只留在愛的召喚與悼念之間的微小空隙。塵世中留給種族、罷工、更生人的爭議討論空間本就太少,在這部電影中竟也不多。這個青壯世代大多「瑜不掩瑕」地掙扎而過來人銀髮慈暉閃耀的家族裡,為了逃開註定的階級複製而承擔命運枷鎖的疊加重來,只讓人徒感傷悲。

大奇特(Grinch)

2019-12-06 14:52:11

由两代“为人父母”表达对下一代的后顾之忧,也顺带对法国社会现状提出不满与不安,不过角色的错误并非全由社会主导,更多还是个人的责任。父辈正直坚韧的品性从未继承给下一代,反而还要为不省心的孩子收拾烂摊子,这是做家长的责任。在他们眼中,孩子永远长不大。我不太喜欢的是它是情节剧导向,即故事的设计性和偶然性太强。

艾栗子

2020-01-11 17:29:00

2020深圳欧盟影展真的是法国肯洛奇啊,看完对不起错过你再看这部简直是无缝连接。每个国家的底层都是一样啊,快递小哥uber司机护工清洁工,我恍惚分不清两个故事了。不过这部多了犯罪性,结尾的处理甚至有点现实版《寄生虫》的意思,。总之生活太苦,全都连接起来,那就是一部巨大的悲惨世界。这部尤为喜欢的地方是男主的俳句,蝴蝶蜻蜓清风月夜,多美啊,给了这部不同于其它现实主义题材的诗意气质,不知算日式还是法式了。“我摘掉手表的指针,时间也不会停止”,配上始终异乡人感的男主,悲伤得太高级了。

泥铛

2019-09-11 14:54:45

虽然Gloria是反义的题眼 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个家庭的姥爷才是全片的灵魂。(能拿影后很迷 戏份不多也不出彩

白衣卿相

2019-12-22 14:56:39

我这种半吊子的法语都能听出字幕各种错。。。世界没赢,人也没输,平局

唐小万

2019-09-13 19:45:44

俳句可爱。反而彰显了肯洛奇等英国导演的可贵

寒枝雀静

2021-07-04 20:59:41

B+/ 假如说《海湾别墅》的结尾是用声音和运镜释放了桥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历史构造出一种具象的“回音”的话,《世界的胜利》便是另一种定位网络的散播。海边仍是记忆与当下重叠之处,仍是边界产生动荡的节点;同时,城市内部的高楼灯光、港口邮轮的漆面与破败街区的霓虹灯、欲望漫溢的手机屏幕扭结一体;而公交车、摩托车乃至婴儿车的运动,在繁华与破败之间勾勒出不稳定的流线。(从未)归属于边界的人以一种近乎冷漠的方式蓄积着力,而这种力却被诗与目光维系在某种潜能的维度——也正是这种潜能的在场,让结尾身体的替换、隐匿与潜行显得如此神圣而坚定。

Peter Cat

2020-09-09 13:31:36

是如此复杂又是如此简单,一种真正的与岁月共生的创作,在盖迪吉昂的电影里你能看到岁月的智慧,岁月的勇敢,岁月的诗意,不是对记忆的沉溺,而是现在时的,是社会的,是其徙居的南法(马赛)的——最终,是岁月的光辉。PS.不是只有我想给女儿取名叫格劳瑞亚。

寒狐传媒

2020-08-29 12:29:01

苦逼的工人阶级。在哪都一样。

萨库拉

2019-12-22 16:42:18

法国版《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对越工作越穷的生活心有戚戚,妙在把其实蛮狗血的故事拍得隽永。

kylegun

2019-12-30 19:28:57

喜当爹,开新店,被罢工,黑心当铺歧视剥削,医保缺失工证难求;俳句二爹归来,狠心姐夫嚼完松,两代人无解轮回……娃的名字Gloria Mundi直译成了《世界的胜利》这种莫名奇妙的片名,让人看完都不知道哪里胜利了,也是有点厉害。欧盟影展删减版:(让我们不知道俳句二爹那一夜具体发生了什么,难受

陈好康

2019-10-08 23:25:17

《尘世之光》这个译名多好啊,现译名令人摸不着头脑,顺便diss一下此片的威尼斯影后真是颁得无厘头。法式家庭剧却莫名让人觉得倍感亲近,一对同母异父的姐妹有了各自的家庭,新生的婴儿宛若降临人间的天使为整个家族带来了生气。过失杀人服刑后出狱的外公善写俳句,和旧情人的现任老公推着婴儿车坐在海边看夕阳西下,闲散着谈论生活的奥义,这本是多么和谐的一个气氛。但随之而来的一场不大不小的变故,却让整个家族都陷入了一种困境。这种困境并不是传统drama里强冲突的暴走式针锋相对,但每个人都面临着由外部社会环境带来的压力,劳工问题、种族问题、贷款福利问题,创作者有意识地在过程中加入些催化剂,推进着大社会中小家庭的变化。生活本是要向前看的,但固有的立场很难让人作出实质的改变,所以闹剧的最后,依然要有人来承担所谓的后果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