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后的审判

最后的审判》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蒙奇D

2020-01-15 16:37:31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一个单亲妈妈,近乎偏执的相信嫌犯是清白的,为了洗脱嫌犯的罪名,她参与到为被告收集有利证据的过程中。她的工作量非常大,她在这个过程中越陷越深,甚至不管儿子不要工作。最后法律的正义得到了伸张,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被告杀害了妻子,于是他被释放了。故事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女主这个角色居然是虚构的,导演这波操作非常迷幻。

Enid

2019-06-18 16:21:05

对上影节的选片越来越失望了电影情节很无味枯燥,既没有具体的案情分析,也没有对司法程序的任何普及介绍,90%的篇幅在描写一个偏执狂女主日夜不停地为被告翻案做出各种努力,丢工作、被车撞、被儿子误解也在所不惜。这个片子还说是按真实事件改编的,编剧导演没有基本的法律常识吧?按最后辩方律师的总结陈词所说,控方控诉书完全没有一点可以证明被告杀人的实质性证据,用词都是“可能是”“我认为”,这种情况控方可以对被告提出起诉嘛?!这种电影真是浪费时间,不值一看!

基瑞尔

2019-06-19 23:30:48

除去对前陪审员的身份于这场案件的影响以及她的“过分热情”感到疑问之外,其余部分就新人作来说已经相当成熟丰满。对于真相的坚守,慷慨激昂引人追问的结案陈词,剥茧抽丝的证据查找,还有少不了的“法理情”,这个故事讲得很满也很全。当然,还有一部分可能是导演本人游走在道德边缘的大胆,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了。

乔小囧

2019-06-15 20:41:14

先用悬疑将观众和女主一起丢进“追求真相”的迷雾中,再用男主最后那一大段理性结词拨开浓雾,显出司法正义之光。

[Deleted]

2020-08-05 22:32:10

不管如何角度的庭审戏(辩护者、法官、陪审团),所代表的理性客观立场都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如果不具有更广义的“正义性”(参考Just Mercy, 2019),剧作出的冲突只会落在个人良心与体制对抗所之上,无法用使命感真正洗刷十年不白之冤

优游卒岁

2020-01-14 18:21:21

真实事件改编,这是近段时间所看的第二部法国庭审片。法国的法庭真像菜市,法律程序也是漏洞百出,从案件的侦破到检方控诉再到法官庭审,均是差错不断,笑话甚多。大陆法系相比英美法系,真是差了许多。

Jessy.Sedgwick

2019-11-13 06:22:13

comment se defendre?

在水之涘

2019-06-18 18:30:23

英美法律政剧有太多相关主题的片段了,对司法体制的反思这个主题也是比较陈旧的了,大陆法系拍成这样,也就还行吧

anewpig

2019-03-17 03:38:18

赶在下映前看了 很惊喜 尤其是最后OLIVIER GOURMET在法庭上那一大段辩论 其中关于司法的反思真是振聋发聩 情感 猜测 操纵 证据 假设 包括对“正义感”的执着 都不应该僭越司法本身的角色 最喜欢的还是他看着家属那一句“可能她就是出门了 只是后面的事情我们不得而知罢了”

左胸上的吸盘

2020-03-27 22:37:44

真实案件改编,一位编剧的导演处女作。一个失踪的女人,导致丈夫在十年里承受杀人嫌疑,作为他首次受审时曾任陪审员的女主,找到律师男主偏执的帮他洗脱嫌疑……这种没有证据的审判故事,基本将论点放在程序正义、群体歧视上,是《十二怒汉》的路数,本片同样,它展现的是程序正义与各角色动机的冲撞(男女主、可疑的失踪者情人、检方、群众),最激烈的冲突来自于代表追求真相的女主,女主这个角色是本片最大的虚构,编导的主张显然是落在这里,她以局外人的身份抛弃工作忽视儿子,去介入这个案件,却被律师男主怒吼“你和陷害失踪者丈夫的情人一样!”,我想这句话,也是编导对听信媒体的群众喊的吧。男主的表演充满力量,结束陈词很像阿尔帕西诺了。那些不停抽烟的镜头挺屌。坚决贯彻了法语电影写实传统,因电话录音是主要线索,对声音元素有设计

蒂莫西

2019-06-15 20:21:47

电影节的字幕是从网上down的么?好多好多地方连时间轴都对不上,好歹上点心行么!

梵目

2020-01-10 22:57:19

陪审制度的弊端.gztysw.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