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阶级关系

阶级关系》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Black Tulip

2011-07-31 09:29:54

《美国》。冰冷的文字,冰冷的影像,冰冷的世界,换一个冰冷的卡夫卡。

秦诺诺

2012-11-10 20:05:40

卡夫卡小说改编的电影看上去都是那么怪异,或许是因为改编者都极力的想将他们认为的卡夫卡感觉融入到电影中吧,看到这部电影确实不由得想到了奥逊的审判,同样的黑白画面同样的匪夷所思但是影像的表达又如此不同。极简,侧影,僵化,迟滞,停顿,令影片风格鲜明又沉闷晦涩。

TWY

2019-09-17 13:01:14

不知为啥MUBI上一半的台词都显示不出字幕,但还是迷迷糊糊地看完了。

发际线靠后

2021-02-07 21:22:28

pic²127分钟,连看二部黑白长片真心郁闷啊……

2019-03-21 04:59:04

没趣儿…Not my 卡夫卡…

MaTown

2008-12-24 08:31:05

暂却打上实验的标签,镜头的应用,演员的表演非同一般

超级变患形态

2016-05-12 11:14:55

迟到毁整片……发呆through全场呃

四喜阿丸

2010-05-27 15:12:07

根据卡夫卡小说《失踪者》改编

本位

2018-07-08 16:34:50

斯特劳布夫妇采用的是和审判完全不同的改编方向,却得到了相近的效果。几乎都是固定机位,机械般的人物动作,再加上同样机械的对白,没想到这样的风格有种别样的吸引力。普遍意义上的观赏性反而比我想象中要强,或者说是风格还没到十分极端的地步?

JeanChristophe

2019-10-07 21:56:54

从轮船、别墅、饭店到布鲁纳尔达的公寓,于里耶-斯特劳布几乎逐字逐句地搬演了"对话体作品"《失踪的人》,但却很难说这改编是否是成功的.卡夫卡作品中的角色永远处于自然和反常的裂缝里,这难以拿捏的界线在片中只得体现为时而僵硬时而夸张的人物状态(一个小细节:在多数电影中,演员讲话时绝不会如此频繁地眨眼);如鬼似魅的布光下,深焦镜头将距离扩张到近乎失真,为"冗长乏味"的故事平添怪诞的恐怖气氛,却反倒背离了根植于日常性的绝望.另一方面,本片"直译"对话的最大妙处在于传达出了超脱一切社会议题的无-根据性或曰深渊(Ab-grund),在这方面它或许远胜过其他改编作品:由triviality构成的经验真正成为了审美的对象,除了被迫听与看,被迫活在我们时代的这样一种文学之中以外,我们并无其他选择.

Eco

2018-05-22 07:20:34

 改编自卡夫卡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但其关注的并非真实的美国,更像是没有详细年代的关于美国的寓言。哈伦·法罗基还演了这部电影呢。。。。镜头语言工整克制,尤其是画面衔接时的人去景空的转场方式,符合卡夫卡的气质。

brennteiskalt

2020-07-06 00:26:57

斯特劳布夫妇客观唯物主义和布莱希特式的《阶级关系》为卡夫卡作品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解读可能,在格调和意境上远远胜过奥森·威尔森的表现主义阐释。《美国》或称《失踪者》的主轴是一个注重道德和事实的个体如何在层层的权力关系下丧失主体性,而这一主体的消解过程在这部睿智的作品中无比清晰。斯特劳布夫妇一方面在空间上勾画出权力关系,让主角在每一场戏里都好像是在接受审判。另一方面他们对语言的使用富有音乐性,内容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关系中各方使用语言时的节奏与力度。卡尔就这样一步一步在社会阶级上退步,最终失去名字彻底失踪,沦为最底层的“negro”,方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