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阿席达卡

2020-04-24 15:02:03

其实挺好的,最后连自己都黑了。前面自己傻逼信誓旦旦,最后也明白不过是追着一个虚无的梦,肯定有人看不惯他的想法和理念,起码他这样去试了。越来越觉得随着摄像器材的普及,电影终将会来到印象派时代。寄生虫都可以拿奥斯卡和戛纳,说明电影得有多僵化。老一套的早该被打破了。

不玩豆瓣

2020-04-18 02:20:36

挺难概括的一部作品,DV?电影?(严格说,就是一部超长VLOG), 很装X,很中二,各种著名电影导演名人名言大集成(一看就是中毒颇深的迷影电影),不停掉书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自得其乐的腔调还蛮可爱,各种上海元素(街道、各种老建筑的楼梯、路边小店、上海话)无处不在,以及永康路并没有消失啊,现在是网红咖啡一条街,天天都人气超旺的,RGF倒真的是没落、过气凹特了,完全不网红。冲着这份傻傻的顶真的执著、漫不经心的自嘲、明目张胆的装X,在絮絮叨叨中两个钟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竟然也不觉得冗长,还有导演是上海人的感情分,打四颗小星星。这部作品拿到现在疫情期间来看,更觉悲凉无奈。

不讲武德闫

2020-04-18 01:24:55

整体看了以后感觉还是比较差,毫无电影感,也说不上是电影,恶搞也不专业,就是一堆矫情事和矫情话,我觉得这种片子拍最多5万,其他钱到底花在哪了,很让人迷惑。主人公也是这个畸形行业浪潮的畸形产物,出口就开始装逼,有点不尊重女性,各种看就异性就春心荡漾,还当创作灵感,还把女性用做交易资源,实在是恶臭。电影是奢侈的艺术,别人不会为你的伪艺术买单,你知道大师不代表你就是大师,你只是附庸风雅的跟风狗。空洞,讽刺流于表面,流水账,但还是体谅导演的不容易。

吃电影的番茄

2020-04-19 23:49:58

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这部电影够现实。数字影像的质感观感上更像索德伯格的《高飞鸟》《失心病狂》,看着人们的脸,吃饭的脸,讲话的脸,满是僵硬的表情。当然离塔可夫斯基够远的,但老塔一开始不也只是苏联体制内的导演,翻拍一些作家的科幻小说和现实小说,但其诗意的风格让他文学改编的电影在全世界获得了关注,一个国际知名更放飞自我的作者诞生了。“物质和精神”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矛盾,但电影生产也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种表现,也跳不出将精神生产为一种产品的循环,即使是戛纳,它培养了一群导演和一群有独立精神的创作,最后只是把戛纳的品牌继续做强做好,吸引赞助商的眼球。它也不是一个“唯情怀”的圣地。一个有情怀的创作者最终无法忍受如此物质的时代,用电影表达自己的声音,这是一种可贵的立场。电影是表达立场的媒介,蝉鸣知了加油!

乐高本高

2019-07-24 13:49:54

祝电影之子早日手捧金棕榈

la

2020-04-17 23:32:44

1塔可夫斯基:电影首先应该描述的是事件,而不是作者的态度,其态度应透过整部电影来表述。应该是影片整体中整体冲击性的一部分。2 没有什么比“寻求”更不适用于艺术了,它掩饰了无能、内在的空虚、缺乏真正的创作意识以及卑贱的虚荣。“一个正在寻找的艺术家”——这些字眼只能作为半吊子的人接受劣作的掩饰。3 这部电影不是另一种道貌岸然?4 我不认为这是一部电影。5 作品的价值只在作品上,不在如何完成作品,除非那个过程是你的作品,如果是电影,那一定不在过程,过程是随付。人人都知道你为了拍一个东西砸锅卖铁但是却不愿意看你的电影,更是一个可悲的故事。

冯凝

2020-04-17 23:45:16

大一学生作业的视听语言能力和剧作能力,频频出错的迷影梗,这些都像极了当年的自己。

血橙罗勒

2020-04-17 22:01:46

“我?我不是电影工作者,也不是电影从业者,我是电影之子。” “傻逼。”

[已注销]

2020-04-18 22:36:48

把自己拍电影的狗血经历拍成一部电影去控诉贵国电影产业本身,包括自己放出资源以及观众对于这种「老子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担一切后果」的不屑评价,组成了一个贵国电影现状的完美侧写,各位还想看什么呢?这还不够吗?要知道你在这部片里看到的绝大部分不完美都可以充钱解决,咱这不是没钱吗?有钱的各位拍这个题材了吗?p.s.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胡波之死》

Z星驰007

2020-04-18 11:29:08

大哥,请别先入为主地把自己的水平和作品定位为第一牛逼啊!然后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地蔑视资本、土豪、小姑娘,拍电影是你自己的信仰,关别人什么事,不给投资就是别人傻逼?创投求回报有什么错?更何况牛逼一直都是你自己说的,别人怎么知道你是个什么东西?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是自己无能和执拗,不是资本阻碍了文艺电影的发展,而是你没有找对资本啊,在牛肉店吃不到狗肉你还骂老板??中国电影的泡沫根源不是资本,而是电影人自身扭曲的创作目的,其中也包括自封鬼才的人拿资本只顾拍自我表达的东西导致投资受损。

东北洪常秀

2020-04-18 11:20:15

资本操纵市场的环境下,电影创作者寸步难行,这种怪圈真的太感动身受了。不过环境是死的,人是活的,执拗自己是“电影之子”,嘴上说着为电影奉献一切却连一点变通都不肯,这也是片子拖了五年的原因。当然这里存在纯粹性的问题,晨导觉得如果我变通我拍得就不是电影,我无话可说,作为家境普普通通的人来说,你想做电影,在中国,通常要懂得委屈,懂得隐忍,懂得世故,懂得展露,然后媳妇儿熬成婆才能有机会,注:也只是有机会而已,毕竟普通人也不是家里在上海有房子的条件。晨导是真能死磕,也不敬佩也不鄙夷,人生只有这么数十载的光景,如何实现梦想很重要,磕能磕出来就去磕,磕不出来只能绕一下。但喜欢电影的人会永远喜欢电影,哪怕他放弃了。四星支持一下作者的不吐不快,这种声音十分可贵了。

BIG J

2020-04-17 22:31:39

实际给个五星,心中给了两星。片中有大量引文,我也引一个:“你误以为阻碍你的唯一因素就是钱,如果有人给你一笔钱你就能拍出好电影,就算有人真的给了你,拿去拍吧,最后这笔钱仅仅会证明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而给你钱的那个人会因此诅咒你一辈子”。——理查德·林克莱特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