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樱桃的滋味

樱桃的滋味》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康报虹

2017-11-29 22:57:16

电影来自于最简单、最细微的瞬间,阿巴斯则用极简主义手法将这个瞬间放大。他写了一首诗却不去解释它、讲了一个故事又告诉你那不过是电影,你所做得就是去想象、猜测。塔可夫斯基说“一千个人读同一本书,就是一千本不同的书”,他为何自杀?是债务问题吗?樱桃究竟是什么滋味?也许阿巴斯也不知道,但你的答案便是这些问题的答案。

芹泽虾饺菌

2009-05-27 11:21:13

比[随风而逝]好看点~~不过主题似乎表现的有些浅白~~得,就当是给樱桃做广告来着,吃了XX樱桃,你再也不想自杀了~~

游牧人·芳汀

2010-10-24 02:29:19

好闷的片,以后离这导演远点

安短

2019-05-03 00:23:01

一个库尔德人、一个阿富汗人、一个土耳其人,我倒不是刻意解读民族对死亡的理解,但是鉴于这部电影大半是从宗教的角度去看待死亡,不妨区分看看:库尔德人不信伊斯兰教,阿富汗人是来伊朗学经的学徒(暗合“塔利班”的含义),土耳其人是世俗化的信众,所以库尔德人逃跑了,阿富汗人执着于教义,土耳其人从自我去理解他。

圆首的秘书

2016-07-05 23:17:50

以前被阿巴斯吓得不善,这部却意外好懂,终于找到了法门。结构如同光谱,每个人对各自的生活和生命都有着本能的尊重,无论最后的老头虽然絮絮叨叨,但话里尽是人生哲理,这样的编剧不可能来自语言的浇筑,只可能来自文化和生活的洗礼。镜头简单甚至单调,道路曲折而漫长,富有象征含义,诗味盎然。

大浸稽天

2016-09-25 21:00:26

十年之后资料馆再看,居然哭了。此片的主题是如此宏大,满满都是对生命的爱。星空灿烂,晚霞绚丽,泉水清冽,樱桃甜美,就连隐隐雷声、沥沥雨声,都是生之可念,还有什么理由去死?我想内心越丰富的人越不会轻易寻死吧,因为有太多有趣而美好的东西值得留恋,诸如对真理的追求,对美的体验,比如电影。

晚不安

2016-09-26 00:50:47

我想我不曾真正品尝过樱桃的滋味。阿巴斯哲思电影里最终极,驱车于生死路上往来奔波,或许有所领悟,或许困惑难解。剧情味依旧很淡,全靠对话推进。那些一直拍得四平八稳的空镜,暗含人生的某种真谛。结尾又猛然带上实验性质,在光影与现实间构建联结。仔细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心里还会生出很多的留恋。

荒也

2018-01-10 22:49:59

《生生长流》是开车在路上寻找地震后幸存的人。《樱桃滋味》是开车在路上寻求埋葬自己的人。简单到只有一个人一辆车和一条条的山路。它们最后都没有答案,是活着还是死去。

逆光剪影

2018-09-17 03:49:41

说实话,作为被商业片惯坏了的我,对于那些“看看我是个艺术家我的影像多么富有艺术气息”的电影,总是带有本能的警惕与排斥感,比如说《枝寒雀静》或者是老塔这一类抽离生活的长镜头。但我从来没有对阿巴斯有过任何的排斥,他镜头的注视是如此的深情,如此的温暖,他的艺术表达完美地隐藏在了现实主义的影像之后,隐藏在了质朴的故事与同样质朴的人物中。汽车在想要了结一切的地方一圈又一圈地徘徊,载上了一个又一个乘客,剧本抽离了痛苦的原因,画面抽象出了挣扎,最终在黑暗里,面对生与死。太牛逼了。有意思的是,从心理学角度,老人的那番话对重度抑郁症患者是没有用处的,只会对大部分观众起作用,所以电影实际上是通过一个极端的心理困境阐述面向大众的哲学命题,而不是心理学研究。

Panda的阴影

2016-08-03 11:24:37

⒈相较于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还是更青睐奥斯卡一些;⒉我们这买樱桃貌似还挺贵的,可惜滋味并没有让我十分喜欢;⒊是害怕尸体被人发现,所以才这么去寻找埋尸人?⒋话说:2015年的《出租车》与《生生长流》在拍摄手法上有些异曲同工;而《路边野餐》和《橄榄树下的情人》有个相似的公路行车镜头;……

嘟嘟熊之父

2016-07-09 08:32:35

很严肃的讲,这其实是一部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男主角是S,他想找个M,并且这个M要甘愿为他做S,在相继遇见了一个处男,一个性冷淡和一个比他更强势的抖S之后,他忽然觉得其实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M。所以说,无所谓生死,到底是要心力交瘁掌控自己的人生,还是一身轻松被现实推着走,才是真正的dilemma.

绿小野马

2016-06-29 21:40:12

一般般。片子其实不需要拍这么长的,导演想说的东西十分钟就能说完了。论那种黄沙满地的生活世界,也比《都灵之马》的困境强太多了。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