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痛苦与荣耀

痛苦与荣耀》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朝暮雪

2019-07-23 16:36:16

因为不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他为上学感到愤怒; 因为沉迷工作忽视家庭,再次错失与母亲和解的机会。 没想到这一次成为了永远的遗憾。 阴差阳错和前任偶遇,然而造化弄人,终究是有缘无分。 视电影如生命,却创作遭遇瓶颈…… 辜负母亲、失去爱人、灵感枯竭,亲情、爱情、事业的三重打击让他跌入人生低谷。 如果没有去神学院,哪有后来的遇见爱情? 如果没有写小说,哪有后来的久别重逢? 没有苦寒,哪有梅花香? 蓦然回首,才发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痛苦和荣耀相辅相成,所有的痛苦和荣耀都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所有的正确和错误的选择才造就了现在的你。 终于,他不再逃避,主动解开心结,和自己握手言和。 不再惧怕痛苦,重拾昔日荣耀。 前有《罗马》,后有《痛苦与荣耀》,两个真实故事经艺术加工后打动了无数观众。 因为电影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

南悠一

2019-05-18 03:47:40

又是《欲望法则》也是《不良教育》(看了剧情你就懂三者的联系了),但显然过去的两部充满壮年人的野性,而这一部却带着暮年的沧桑和悲伤,男主角创作步入困境,身体各处充满疼痛,很多人联系到阿莫多瓦本人的高龄,所以包括我在内都看哭了。痛苦与荣耀,不同时空穿插、现实与虚构交织,有着高级的叙述结构和大师调度,依然讲述电影创作者的故事。创作者恰恰又是世间最敏感的人,他和世界、和自我、和创作、和欲望和爱情、和过去与记忆的关系,又何尝不是你和我共同面对的东西呢?只是阿莫多瓦的那一份比我们要浓郁一百倍吧。他选择年轻男演员真是眼光独道。

翻滚吧!蛋堡

2019-06-22 01:57:53

依旧是熟悉的阿莫多瓦,包括戏中戏的嵌套,模糊真实虚构的界线。却也是他作品中情感最私人的一部,抛弃了所有奇情反转,仿佛目睹一位七十岁老人把自己一生坦诚剖开,完成自己对母亲的和解、对爱情的和解、对创作的和解,以及对生活的和解。巨大的温柔感被结尾意外打破的瞬间,实在是太可爱了!

胤祥

2019-05-19 16:38:21

72nd Cannes 影帝。强行看了一个没英字的版本,但是怎么看也都最多是个7分片……别提什么《八部半》了唉,哪有《八部半》那么深刻和华丽。影片其实应该叫“毒品与回忆”吧,用了药之后才想起(而且是按顺序想起)关于母亲的回忆……回忆里面也是童年回忆占据了大部分的篇幅。剧作的精细程度和结构还不如《胡丽叶塔》,比《破碎的拥抱》《不良教育》这类有历史跨度比较大的题材更是差距明显。即便是对衰老和身体病痛的描写,且不说《爱》,比起费里尼后期作品比如《舞国》而言,也是差距明显。也就是音乐和美术不错,几处片中片的衔接点做得不错,片尾那场烟花+自指的戏也很不错。观感真的很电视剧……影帝大概还可以一战。别吹了……

Derridager

2019-07-17 15:46:08

用简单的视点切换就描绘了性意识萌动,这里真的厉害~并且,从性意识这段看,这部电影中身体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了,观看别人的身体之时,自己的身体迎来生理(中暑)和心理反应,由此踏入新的阶段。这种丰富悠长且妙不可言的处理最显功力。在更为密切的层面上,疾病作为一项具身实践成为串联全片的关键。正如平时对身体的习焉不察,只有在遭受疾病侵扰时才能打破,我们也只要在日暮(时间的尽头)才能觉察出时间作用于我们的点滴(即痛苦与荣耀)。电影与阿莫多瓦的关系,就像光芒透过有筛孔的网布一样:一个人的创伤和遗憾越多,越能够体会被过往侵扰的滋味,光才能透过布留下影子。我到底有没有勇气走到对这部电影感同身受的那一天呢?

SleepWalker

2019-06-19 01:14:51

SIFF. 色彩斑斓的自传体电影,观影门槛不低。记录与电影本身无关的一条:本场为上影节6.18天山电影院晚十一点场,邻座的狂热“影迷”(9排25)从开场阿莫多瓦的名字出现就开始高潮大叫,声音凄惨而急促,全场“欢呼”不下十余次,然后看着看着会随时疯狂大笑(绝不夸张),全场不下三十次(只少不多),整场除了这位“铁粉”之外也有其他高潮“影迷”,但这位绝对是翘楚,最牛逼的是此君从书包里先后拿出了巧克力和蒜肠食用,最后嚼起了槟榔,那味道……今生难忘的观影经历,嗯。

影志

2019-06-23 01:39:33

“八卦和人一样都会老的” 对分歧旧友的敞开和坦然;“没有电影的人生毫无意义” 对创作的和解与诚然;“爱能移山填海,但它不足以拯救你的爱人”、“没有什么能比你更充盈我,你是我最后一个男人” 跟曾经恋人重逢的喜悦与释然;“我常想起我的童年,我经常假寐,但最终都是想起妈妈” 没能跟母亲一起分享生活的痛楚,没能带母亲回到故里的遗憾;“不管是不是到了本该到的目的地,尽管去吧” 对最初欲望的感恩…生活需要我们一步步完成自我救赎。最温柔的一部阿莫多瓦,却是对我们的最重一次暴击。结尾一幕简直完美,2019最佳不改了!

谋杀游戏机

2019-05-18 03:38:35

这是属于阿莫多瓦的《罗马》《童年往事》,是对自己一生难忘片断的深情回望,这一次的阿莫多瓦少了奇情虐恋,多出许多温柔。一贫如洗的童年,情窦初开的眩晕,对母性角色的依恋,对同性爱人的不舍,身体每况愈下不能拍电影的痛苦,都真实而抓人,看到泪目。当然也有自嘲和幽默,色彩一如既往绚烂,记忆中的每个人物都那么鲜活可爱。佩内洛普饰演的村妇/母亲真好。

亵渎电影

2019-07-16 03:27:07

看到这样的好电影,就会很不愿意看到它结束,希望每一条故事线都可以继续下去,希望人生可以没有遗憾,这种希望反过来又在提醒我们,人生就是有无数痛苦和遗憾。一部关于创作者的电影,不论是何种的艺术形式,不单是电影和小说,艺术家的灵感很多时候都在燃烧自己的生命,从自己的经历,思考和人生中寻找灵感,才有了艺术作品最容易打动人的触感和共情。看这部电影,不得不让人把故事跟阿莫多瓦本人联想到一起,人到暮年,现实总是难免让故事平添几分悲伤,但电影大师的风格却也更加极致,传记色彩带来的共鸣体验是其他东西都无法达到的。其中电影中这位导演的这段经历已经很浪漫主义了,一切心事都有机会终了,巧合的像做梦一样不可思议,生活中又怎么会这般美好呢,这正是电影的魅力吧。

吾栖之地

2019-03-30 21:32:00

“我的所有电影都代表我,但是这一次我走得更远,在其中的是我的灵魂。”——阿莫多瓦

星际宋飞

2019-04-25 02:22:32

在巴塞罗那正赶上上映,厅里人不多,也大多看得昏昏欲睡。阿莫多瓦给人的感觉是,他真的已经很老了(事实上也是),因此故事很平很平,不可避免地透出说教口吻。童年和老年两条线平缓交替,毫不掩饰电影的自传性质,选材竟是些跨越数十年的和解:和母亲,和演员,和助理,和情人....没有很煽情,就是个温柔的老头子絮絮叨叨讲故事的状态。

卡比丸子

2019-03-28 06:49:24

这是导演回头向自己一生的温柔致敬 一如往常的强烈色彩对比,光影摇曳的长镜头,最后以微妙的一幕结束。 主演在剧中有一句台词,只会哭算不上好演员,懂得克制眼泪才是好演员。这句话用来概况这部电影最为贴切。 导演的一生历程几近摊开在幕前。坚韧的母亲,年轻的画工,年少时的雾水情愿,心底的爱恋。你能感受到背后的痛楚,仍未因此泛滥。 作者的各种情绪交织着,痛苦、悲伤、悔恨与宽恕,自我剖白。观影犹如窥看日记,看作者的高低起伏,最后与自己和解。 五分给最喜欢的导演。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