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奶牛

奶牛》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呆逼

2015-10-02 05:36:07

欣赏不来......大概能懂一部分但是并不是很舒服的情感体验,因为这种电影不是用来消遣或者产生什么共情的吧

你所期望的永遠

2019-06-02 21:52:15

西亚影史补遗;伊朗新浪潮开山之作.讲述中年男子哈桑拥有全村庄唯一的母牛,他对母牛的疼爱甚至超过妻子.当他离开村庄外出办事时,他的母牛死了.知道母牛对哈桑的重要性,村民决定联合起来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他.谁料哈桑精神崩溃,开始在谷仓里吃起干草,并逐渐认为自己就是母牛.1、达瑞许以夸诞手法解构现实主义,借由盗贼的侵略(外部)与哈桑的母牛突然死亡(内部)为引索、以他和村民在该事件中的反应作主干脉络,呈现同一社会环境下个体与群体意志的反抗与交融,并于此延展出对愚昧的集体信仰的隐晦批判及人性试炼.2、两组视觉类比——①"观看":女人-黑袍/男人-窗口(窗口设置的相互作用:给村民们-牛棚视角,给观众-牛棚观察者视角)→母牛/哈桑的围观.②"异化":哈桑-母牛/傻子-捉弄者、村民拖动死牛/村民拖动(发疯疯后)哈桑.3、配乐早于画面引领叙事.(8.5/10)

seamouse

2017-01-08 20:48:09

在亚兹德意外看了这部伊朗新浪潮开山作,以至于立马就去寻找外景地,当然伊朗长这样的村镇太多。非常经典的悲剧结构,蒙在鼓里的主角和善意谎言的配角形成最恰当和最稳定的戏份搭配,牛的戏份反倒算不上多,却从农田到草棚,完成了自己被极度溺爱以至发动悲剧的功能。

三十

2020-02-05 20:56:03

3.5。在我眼里这更像是一个恋物癖成魔的故事,村里的人与其说是心疼牛,不如说只是不希望自己的邻居太伤心了,本是好心的撒谎酿造了这场人心疯魔的悲剧。偶有闪光的部分,最突出的是夜戏,居然看出了一点黑色电影的意思,和村庄的生态结合起来倒有些黑色现实主义的感觉。但整体看下来还是太像咱东北的《乡村故事》了,无非多了少许奇情的设置。牛的死因的缺席的确些许带出了点折射人性的意味,但真的落到众生相的描绘上还是少了一些火候。算是有些历史光晕吧。修复的画质很sharp,简直跟4K数字转黑白的一样。

沉默在冥王星下

2015-04-01 00:16:39

因为跟我的毕业作品相关,老师推荐观看。还是不错的,以前一直以为伊朗电影大都写实,没想到新浪潮的开山之作竟然可以这么写意!最大的问题还是剧作,男主变牛后主线开始游离。有两处印象颇深:1. 牛被拖进墓穴后的面部特写。2. 男主说:我的牛口渴的时候,月亮就出来了。3. 男主变牛后的眼神。78分

冬寂網路

2019-03-05 23:25:57

开场虚影:“人”与动物的虚化界限,大流士·梅赫朱伊的伊朗村庄是一个封闭的人类学模型,关于权力,多数人的暴政以及象征秩序,但在这类封闭的乡村叙事,“疯癫”却成为了一种固定配置,但是作者也在避免将他们进行主观的道德评论,他们的谎言的确是恶意吗? “埋葬”是将某物从符号世界中抹杀,我们看到《奶牛》禁闭而受难的双眼,一个空无的身体躯壳被遗忘,随后,它将被表述,与此同时也将发挥效力,作为“入侵”的污点。 与其以一种主观评价的角度将哈桑归结为卡夫卡式的异化变形,不如说他完成的是一个主体消失的生成—动物,窥视是一种不可忍受的日常化恐怖与张力。而当哈桑将奶牛放入“拟人”化情感流动的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双向的生成,牛的死亡,或者说缺位则是一个契机。 远景,村民押送着哈桑,你看这个人,好像一头牛。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