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穆谢特

穆谢特》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神仙鱼

2018-03-31 18:37:30

第一部布列松,自认已经非常悲观绝望了还是吃不消。黑白没有血色,所有人物的表现都让人烦躁;生存环境里各种杂乱的声音引发观众内心焦躁,但人物还是压抑着,不释放带来的对比更放大了观感;生活的陷阱,中套的鸟与被围猎的兔子是她人生的写照,结尾的翻滚是最后的挣扎,不是挣扎着生,是想挣脱生命。

Nakadai

2011-12-17 02:52:51

生活惨淡,可以勉力支撑;尊严尽失,难免分崩离析。Mouchette受尽欺压,却无处倾诉。家人,同学,猎人,邻居,算是认识的着实不少,实则无人可以信任。布列松用了非常写实的手法,关注主角,聚焦细节,让最后结局的起因细节首尾连贯。悲剧最终注定,就如同那一滚一样,可说是自然,也可说是有意为之。

sean cheung

2017-05-22 01:47:55

這一部女性主義進階了。不再僅僅是對不幸的的描繪,更是社群對女性的惡意,也有平凡人在這樣環境下的自毀。他的鏡頭常常看似在轉移焦點,不拍那些最關鍵的細節,把平常事也弄得很緊張。

冬寂網路

2017-09-30 19:03:56

从开头凝视与被凝视的“陷阱”到结尾重复多遍的“滚落”:叙事由“布列松式自然主义”开始,又将回到“布列松式自然主义”之中。开头穆谢特母亲的Introducing则被看做是一个与主线悬空的宗教受难意味的“下降”(由银幕外降至银幕之内)。 穆谢特作为圣女—撒旦的同一体,二者在弗洛伊德层面并置。

黑稻子

2011-03-27 12:04:31

有时摆出的极高姿态固然令人反感,好在故事仍然十分好看。这样费尽心机打造一个形象,还能说什么呢。只是看的过程不断感慨,乡村牧师日记的层次真是多啊。

mOco

2012-06-05 17:21:13

布列松在展现女孩的悲惨生活上独具匠心,做得很赞,女孩的那些动作以及那一串眼泪确实让我难受,但是就从这个意义的呈现上,我确觉得不如Bill Douglas的《我的童年》更诗意更有力。原小说的几段话对我的触动更大,大概是布列松的风格不适合改编这个故事。

沁云

2012-05-09 08:41:12

哲学家布烈松说,这部电影是关于solidary in evil。他还说我们要用生命救赎我们自己,救赎必须现在就发生。当少女Mouchette目睹了野兔被猎杀,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这是生活之真相。我爱布烈松。

十月

2013-01-26 13:47:35

感觉后20分钟才有所感触。商店女老板发现穆谢特做了不道德的事,森林管理员妻子让她提供证词被她拒绝,老妇人想跟她谈宗教,她用鞋上的泥蹭人家地毯。所有人对她的反感和怀疑,更惶论自私的父亲。活着太辛苦,只有自己解脱。

Henrique Asano

2012-02-11 21:58:20

极简主义的魅力,台词配乐减到了最少,却是艺术高于生活的丰碑。非专业演员在布列松的调教下全成了超级的影帝影后,运镜尽显大师风范,观影过程并不顺畅,但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圆首的秘书

2015-05-12 11:33:47

咦居然没标记过。前半程描述状态,冷峻随处可见,几个片段分秒诛心;后半程顺理成章,温情稍纵即逝,直到落水算是彻底解脱。可以算作罗塞塔的原型,但布列松的贫穷见于压抑,达内兄弟的贫穷见于挣扎。

安小安

2012-02-27 08:18:10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 布列松影展。看到这部的时候就已经严重感觉演员在布列松电影中的类道具的雕塑感,他们表情极为匮乏,基本上哭的时候和往常比就只有两行泪的区别,他的电影是靠影像本身和内部张力来撑的,轮到这样的题材,没一个漂亮女孩真是看不下去呀。:-(

4-ever

2006-11-12 17:47:42

只有这一个导演 只用几分钟 没有话语 就能使我流泪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