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9”条评论

影迷点评

周树人

2021-04-30 18:45:33

1933.2.19 夜同广平往上海大戏院观苏联电影,名曰《生路》。

耕石

2015-01-29 01:54:02

has to be placed in that particular context. for the first time, sound has filled up space. Space has become so fragile in the face of free voices. In socialism, people speak. It's th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BobMing

2017-06-22 01:12:15

生肉到最后竟看得有些感动。不过越到最后越想到《西部往事》,亦是车站、亦是一个前半段觉得有些招人讨厌的角色突然闪光死去。

匿名

2018-11-23 09:50:12

尼古拉·埃克的确是站在了二十年代蒙太奇大师的肩膀上了。这部影片的蒙太奇运用显得十分的学院派,可以明显的看到“杂耍蒙太奇”“库里肖夫效应”对埃克的影响。或许这也是埃克会拿下第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缘故。因为这一届电影节获奖者全是观众票选,埃克这种根植于苏联电影理论的摄制方法对于30年代初的观众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这部影片同时也是苏联第一部有声电影,一部代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电影。电影中很多拍摄手法还沿用了纪录片的方式和舞台表演风格。很喜欢电影的结尾,那个最开始愚蠢而让人讨厌的角色,在最后闪光的死去,悲壮却升华了主题。这部电影如今黯然失色,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他所获得的赞誉大多是当时时代的赋予,脱离那个时代,这部电影的意义便大打折扣。三星,致敬尼古拉·埃克。

Mannialanck

2011-03-07 15:10:40

7。苏联首有声,音乐赞农村

丁一

2010-09-04 16:11:46

室内人多聒噪,户外空镜爽清

哈利路亚

2021-02-24 17:15:20

苏联第一部有声电影,讲述了一群流浪问题儿童通过共同工厂的生活重新找回人生价值的故事。共产主义社畜停工后居然有戒断反应: 让我工作!没工作我就要搞破坏!演流浪儿头头的演员长相不像俄罗斯人,比较像蒙古人

介意

2019-04-15 09:33:16

@MoMA. The US version. Slow motion; cascading "tears"; the intertitles that name the character and the actor.

冰雪皇后昧拾金

2015-09-27 02:49:30

苏联第一部有声片。第一届威尼斯最佳导演。在形式上还有很多默片痕迹,另一方面还没来得及彻底socrealism化。结尾尤其好,还是挺感动的,尤其知道这都是真人真事后。不过儿童男一号的扮演者(演鞑靼人的马里人)、成人男一号的原型(伯格列宾斯基)和劳动公社本身在大清洗中下场都很惨。哎。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