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上天堂》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мая

2013-05-01 23:22:57

8.5,很棒,整部电影嘈杂喧闹的氛围已经给影片所谓的战斗性定下了基调,但导演并没有因此放弃了反思,迷惘的工人形象塑造很具争议也很值得玩味,特别是结尾那段关于墙的对话,非常耐人寻味。我觉得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一种升华

伊菲吉妮娅

2018-05-12 22:14:10

喊得再响亮的口号,其最终目的说白了也是为了牟利,工人阶级自始至终都是政治斗争的垫脚石与牺牲品,从来没有真正上得了“天堂”...

(๑⁼̴̀д⁼̴́๑)

2019-03-07 10:16:52

第二十五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德尼罗家的橘子

2021-06-27 22:51:04

各方的理论与困境,以及男主身陷其中所经历的迷惑都表现的好透彻,打破那道墙从迷雾走出的是被遗弃在精神收容所里曾经的劳动者…最后的镜头令人很不安啊…

TARDELLINO

2017-07-30 00:43:32

看这种精湛又清晰每一个细节都落在实处的左棍电影真是太爽了。某极左人民表演艺术家帅到爆炸,居然和Il caso Mattei是同一年啊啊啊以及这也算是米兰球迷必看吧XD

阿道夫爱画画

2020-03-26 14:13:49

有些问题是天生就没法解决的,比如外在的阶级对立,内在的孤独困境,提出多少政治纲领,写多少小说,拍多少电影都无法根治人类根本的顽疾。

良卓月

2018-09-09 22:34:18

还有谁不知道我指头断了?意大利人嗓门真大。

Uncle Sam

2014-08-17 11:32:30

平克的Welcome to the Machine有受到这部电影原声的影响吗,莫里康内真是牛B啊,把机器的运作声、嘈杂声融入为一部交响乐,作风在当时绝对算前卫。吉昂·马利亚·沃隆特这演员演起神经质类的角色真是一只鼎。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9-02-11 20:17:37

詹姆斯·罗伊·麦克比恩将《工人阶级上天堂》与监狱戏剧《禁闭室》相比较,对工厂工作进行了“刺耳的”描述,并引用了“工厂是一所监狱”。

金利是个省油灯

2021-01-22 19:01:16

一个执迷者的觉醒,时至今日故事的讲法依然很高级。卓别林在《摩登时代》用喜剧调侃工业时代。到了意大利导演手里,他把人比做一个活机器,生活性爱都是机械性的。机器会坏,人会疯。

*/扔石子的人

2020-02-26 02:36:32

最近才发现埃里奥·贝多利这位导演,如果说杨德昌电影是台湾社会的手术刀,贝多利也可以算是意大利的外科医生加心理分析师;影片的内容远比“一只黑猩猩以为自己是人类”更多;下层为了糊口互相厮杀,主义不同又带来分化和猜忌,局势变动造成的精神分裂,幸运或者中庸的人也许永远不会理解Lulu;对人的工具化,工厂的监狱属性,性爱的隐喻,导演大概是福科的追随者;在我们面前确实横着一堵墙,墙那边或许是天堂,主义 口号 工会 资本 奋斗都没有能打破它,在现实和精神层面我们都没找到过打破墙的工具;通过对现实人物的夸张和脸谱化,在生活场景之中也能表现精神层面的内容,导演更超前的一点在于,在60年代落幕之后,带观众触碰到面前的那堵墙;当然,不论什么时候,误以为自己是主人都是很愚蠢的行为

雁城

2019-01-31 07:52:54

看得让人极度烦躁而抑郁,每一个人体和机器并置的特写镜头都让我强烈不安和恐惧:像工厂广播宣传的人机间的和谐共处关系是不可能存在的,只可能是一方用愤怒操控另一方,或一方无情地铡掉另一方的手指。罢工胜利了,主人公尽管失去了手指,但重新获得了工作,甚至也重新获得了性能力。然而重新获得的工作,恰恰像对他们最恶毒的诅咒。在声轨猛烈敲击的鼓点和机器声里,工人们大声谈话为了让对方听见。鼓点和机器声消失以后,他们却喊得更加大声。没有人听得到任何人。或者更准确地说,这里已经没有人。这和《洛可兄弟》的结局产生了奇妙的对比,后者暗示,相较他的哥哥们,Ciro成为工人是顺应时代的明智之选,但目送他的摄像机本身却从未进入工厂。而真正进入工厂的摄像机,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人间地狱:工人阶级上天堂。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