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秒钟

一秒钟》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五更可乐

2020-11-27 12:39:20

如果这个结局是补拍的,那么可以说它彻底暴露了中宣部的智商,似乎他们在乎的只有那一句“时代变了”,而没有察觉那两帧找不回来的胶卷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longlostpirate

2020-11-27 08:49:37

女主的选角差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每次感觉要被带入戏里,小女孩一说话,立刻被酸得牙倒了。戏外比戏里精彩得多

朝暮雪

2020-11-28 00:59:27

张九声打了一架,被判了八年(可能不止八年)。 小张才14岁就争着抗粮袋,因为只有争着干活才能消除张九声对他的影响。 讽刺的是,她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反而香消玉殒。 张九声不是不去看女儿,而是已经看不到女儿了,新闻简报是他看一眼女儿的唯一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刘闺女说小张“怎么没被压死”时,张九声会有那么大的反应。 更讽刺的是,小张死亡的剧情被删了。 少了一段小张死亡的剧情,多了一段刘闺女梳妆打扮、穿新衣服的剧情,因为…… 电影之内,电影因为技术问题放不了了。 电影之外,电影没有技术问题,但还是放不了了。虽然最后还是放了,但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戏里戏外的巧合,让影片的讽刺力度成倍增加。

阿德

2020-11-27 00:17:15

(含细节剧透)映后有观众问导演,为什么张译不直接去找女儿,而是从胶片里找?张译笑着看着导演,导演犹豫的看着张译,我做为主持接了句映后我告诉你,然后每一场我都当作彩蛋告诉观众,甚至在这条短评里。是的,女儿其实死了,据说是为了争着当先进。但创作者没法告诉你,只能观众从细节里去揣摩。“被迫”弱化这个设定后,整部电影的情感削弱了太多,观众甚至很难代入张译做为父亲对女儿的那种极端思念之情。电影的每一个人的行为动机结合时代背景来看,都是让人唏嘘的。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而做为感受到导演这份表达的观众,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予更多掌声。希望这个剧透,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全片的情感表达。

3号厅检票小哥

2020-11-27 15:06:22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给电影的情书,整个电影没有人是爱电影的。 范伟放电影,但在编剧写法上其实是丑角。他不爱电影,他只是迷恋放电影给他带来的“虚假权力”,所以他会举bao张译,他又是受害者,所以会给张译胶片。 张译这个角色全程“追电影”,但也只是因为里面有他死去的女儿,他是被劳改的知识分子,他一定是和《英雄儿女》的氛围完全背离的,他也不认同简报里所谓的争先进。 ge命群众呢?他们是爱电影吗?不是的,他们只是贫瘠,他们负责倒映那个十年导致的精神贫瘠和集体狂热(合唱赞歌)。 所以整个电影里没有人爱电影,都是受害者。这不是什么狗屁情书,这是恐怖片。 整部电影也被删成了牛车后面的胶卷,都是窟窿。

F

2020-11-27 01:42:49

一段惨痛记忆,一曲时代悲歌,却因为众所周知的删减,看起来像个闹剧。影厅里不时传来的笑声,让我一阵阵犯恶心。张译演得真是好,但缺失了女儿不幸致死的戏,感染力大打折扣,也无法解释全片的情感走向,更丧失了对那段荒唐历史的批判性。孩子因为自己工作原因变成了傻子,可为了继续做放映员还要拍保卫科干部马屁和场部关系户搞内斗,如此彻头彻尾的悲剧角色却成了笑点,真可惜了范老师的神演技。我们已经踏上第二个一百年的伟大新征程,也充满文化自信,为何提起那段历史还是欲言又止,为何拍部电影还得像裹脚的妇人一样迈不开脚?没有勇气面对历史,如何有勇气走向未来?电影不仅仅是娱乐,更应该带给人思考。不幸的是我们生活在泛娱乐化的时代,这部电影的命运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也是电影人的悲哀。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