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会饮

会饮》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29”条评论

影迷点评

远子

2019-08-12 17:26:30

感谢友邻Jason1995提供的优质翻译和资源。和原著相比,每个人的颂词都压缩了不少,加入了一些书里没有的细节,使影片不至于太过沉闷:如阿波罗多洛斯和格劳孔一边在雅典城里走、遇上了各种人(还吃了无花果),一边转述整个故事;宴会上奴隶们不时走进来串场等。最有趣的是,对话者们歌颂爱神时,导演插进去很多造价低廉但很有效的、颇具表现主义色彩的画面。如阿里斯托芬讲他那著名的四手四脚的人类被一分两半(所以有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神话时,有几个裸体的小孩跪在镜面上互相查看对方的身体——人类的身体忽然有了一种陌生化的神性。作为电视电影,我觉得已经很厉害了。

欢乐分裂

2019-08-06 22:09:21

文本十分忠于原著,上月读的《雅典的胜利》中有一小部分与之重合。表述这样高度抽象的内容,视觉上很难跳脱出对谈形式。裴卓:Eros是最古老的神,鼓励为爱牺牲一切;年长者作为“爱者”与年幼者作为“被爱者”之间兼具教育与爱情的关系。包萨尼亚:天上的爱和人间的爱。鄂吕克锡马柯:从医学角度区分健康和病态的爱。阿里斯托芬:创世之初世间存有三种性别,爱情是人们对完整状态的追求和寻找,每个人爱着的是最接近他们原始本性的人。阿伽通:爱神是娇嫩柔美的,是公正审慎的。苏格拉底则受到狄欧蒂玛(饰演者Irene Papas出演过1961年版的《安提戈涅》,极具古典气质)的启发,领悟到“灵魂的美比形体的美可贵”,爱的目的既是生殖的肉体的,亦是心灵的智慧的。

路上有雨

2019-08-03 20:54:56

感谢翻译~虽然阿尔西比亚德斯最后才出现,但整篇的最大张力正是苏格拉底和阿尔西比亚德斯之间的异见。苏格拉底从身体的欲望中看到美的形式,看到到达纯粹美的可能——理性的知识,但阿尔西比亚通过赋颂赞扬苏格拉底赞扬爱欲本身。二者的不同也是这场会饮的形式“作诗”目的所在,诗学在古希腊是修辞学和雄辩术,是服务于有有公民权力的男性青年(所以电影里女性是被驱逐的)。众人比赛赋诗也就是比赛如何让论说更加具有美一般的说服力,作诗与学问并等,与统治相关。这一点在后来的《斐多》篇也有提及(只是到了那里爱欲的作用却得到了凸显)。电影真的各方面都挺还原的,无论是取景还是镜头都可圈可点,尤其是我最喜欢的结局部分~

行星级幻觉

2019-08-06 21:41:32

感谢翻译~电影跟原著对比基本没有改编,只能算作《会饮》的视像化(而这刚好是苏格拉底-柏拉图所贬斥的、作为虚像的艺术);凭记忆列一下跟原著的主要不同点:1、加了一段苏格拉底在开场前的“治疗”,以及在结尾处旁人对苏格拉底的评价——编剧显然尊崇的是苏格拉底;2、但又省略了女先知的教诲里一长段关于“精神凝视”的重要论述(个人认为还蛮重要的);3、《会饮》里的阿里斯托芬被与写作《云》的阿里斯托芬联结在一起,并且被描述为一个更为轻浮的形象(个人认为是对阿里斯托芬的矮化),用对称镜像来解阿里斯托芬的圆球人也忽略了他者的维度;4、把原著里几乎不着墨的男童描绘为黑人,同时加了许多“女性闯入大厅→被赶出”的镜头…(no comment)

夜舒荷

2019-08-03 13:48:58

感谢@Jason1995翻译的汉语字幕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