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多拉的孩子》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七七|不言

2020-10-05 12:00:46

小片儿范儿十足,视听和情绪营造都不错,就是太寡淡了 ,人物和人物之间的粘合有点刻意

Lycidas

2020-02-03 15:57:32

人物在移动时宁静且摇曳,画面本身已有choreography的意味。在处理四位女性和她们各自所处空间的相对位置方面很有心得。

他的声音和房间

2020-09-29 22:25:37

前两章的摄影太美太明亮,这是伊莎多拉失去孩子的事故,但影片没有黑暗,没有从黑暗到黑暗,也没有从黑暗到光明。第一章:年轻女孩为什么要选择这支失孤的舞蹈《母亲》?她在摸索的时候如何理解那些动作及其背后的人?第二章:中年女导师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智障女孩来演出《母亲》?女孩以她儿童的智商可以理解失孤的母亲吗?或者只有她才可以提出对《母亲》内涵的诘问?可惜在漂亮的镜头里没有答案,甚至连这些疑问都统统缺失。第三章当然有了黑暗,因为主角选择了一个黑人老妈妈,摄影偏黑,但仅限于摄影。既然三章要形成年龄、种族的对比,为什么不大胆进入黑人的舞蹈和生死观呢?

丁一

2020-09-11 09:20:17

一边玩手机一边看,看过留脚印。 用现代舞跳丧子之痛,应该像《着魔》里阿佳妮在地下通道甩鸡蛋一样,好像要从肚子里生生再掏出一个孩子来

黄小邪

2020-04-16 09:17:52

学生作业硬抻成剧情长片。这部电影讲邓肯丧失孩子的经验如何激发三组人物舞蹈“母亲”的灵感。这三组人物比较“政治正确”:老中青三代女性,包括一位非裔女性,及一位有点残疾的女孩。此片由韩国全州电影节赞助,制片人为韩国人。优点:摄影、色彩、音乐(斯克里亚宾)极简而格调细腻,对日常的观察细致入微,不紧不慢地反戏剧化,如小品、散文或影像日记。对人物手、脸等身体细部的描摹耐心。缺点:这种法式小清新很像学生作业的形式练习,叙事、人物、主题都太过简单,欠缺浓度与深度,历史性与社会性。女性人物的全部意义与情感被简单化为单向度、本质化的“母性”。四肢(形式)发达,头脑(思想)简单。

火腿火腿

2020-09-10 23:39:13

法国人为什么拍这种小资小调的东西就是这么有味道呢?三段故事,每一段之间毫无联系,而用伊莎多拉·邓肯的母亲舞蹈串联起来。一个看不见情绪女孩学习舞蹈的故事,再则一个孩子在外求学的舞蹈老师母亲和一个脑瘫的舞蹈学生,最后是一个茕茕孑立的孤寡母亲。观看第一段故事的时候,没有对白,只有女孩念邓肯自传的声音。转而来到第二段,老师为学生耐心讲解舞蹈动作及背后的故事。中间两人的交互加强了电影的观赏性。联想起自己如果长时间独处没有和人说话,在内心语言丰富、言语功能关闭长时间之后,再次与人交谈的舒意。前面两段还是日记式的以日计时,到了第三段则以小时计时,捕捉失去儿子、行动不便的母亲,看完演出后一人去餐馆吃饭,再到家中睡觉的过程。脑瘫患者的舞蹈动作有种自然的拙感,想起Yoann Bourgeois的舞蹈片段。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