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萨罗迈拉

2013-04-30 18:45:08

又看了一遍,四星变五星。阿莫多瓦对女性的了解和诠释让我张口结舌。波伏娃说:一个人不是天生成为女人,而是变成女人的。

有心打扰

2012-02-21 22:06:22

“三个星期后、几周后、几个月后、两年后....”你瞧,这就是阿莫多瓦,故事在时间流淌中缓缓道来,伴随配乐,就这样被他所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那是关于几个为人母亲的故事,她(他)们都爱着自己的孩子...

哪吒男

2012-06-16 23:53:53

Who run the world? Girls!

牵不到的爱

2017-09-04 19:48:09

细腻感人的感情 将一个母亲的伟大表现的很好

Doublebitch

2011-04-18 09:43:58

阿莫多瓦审美太奇怪了,喜欢阿莫多瓦的人审美更奇怪

寒枝雀静

2017-07-11 12:30:35

B+ / 二刷观感略降, 尤其后1/3的节奏实在有点紧绷。初看对性别这一面没有特别深的感触;二刷倒是感觉阿莫多瓦的美学与其“女性”概念其实是高度相互内嵌的关系:人物情节色彩剪辑各方面浓烈饱和,整体又永远克制于沸点之下。因而能在营造具体“生活”同时完成“女性”的抽象、延展与开放。《崩溃边缘的女人》似乎是同样的道理,他拍的从来就不是狭窄的“女人”,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女性”的概念空间。/ 细腻真挚,狗血故事变得柔婉如波。女性与母性不再依附于性别而纯粹依附于情感,不带一丝宣教意味。相形之下《新女友》就比较像女性与LGBTQ命题作文。很难想象这么多艳丽的色彩铺满屏幕竟然完全不扎眼,配乐里深流的是西班牙的热烈情愫。戏中戏依然是亮点,爱也依然是戏里戏外涌动的唯一。

火娃

2019-08-21 00:25:05

6/10。《欲望号街车》布兰奇走向北方寻找爱的归宿,阿莫多瓦用戏中戏结构、照片的符号重构寻找主题,曼努拉给儿子看的照片全只有一半,对父亲的匮乏性想象使其依赖母亲,母亲火红大衣红辣嘴唇与巨幅的话剧海报相得益彰,随后海报上嫣迷的双眼特写叠化至剧院内,儿子的主观镜头将母亲和嫣迷的偶像形象合一,在追寻替代父亲的偶像被车撞倒之际,主观镜头里母亲淋雨跑到身边;曼努拉对儿子心脏的追寻表现为穿黑衣戴墨镜躲在画右的狭小角落,立柱无情隔开了她与心脏接受者的空间,快速推进的画面暗喻母亲幻想透过男人胸膛感受儿子的生命气息,她抱着儿子遗像看话剧《街车》,这部剧讲述的是属于父母的往事(布兰奇和同性恋丈夫),遗照留给罗拉的那一刻儿子的心愿得以实现。戏剧性很轻连罗拉的死是从闲聊得知,绝大多篇幅又是沉闷的内景,节奏张力不足。

牛腩羊耳朵

2016-06-09 00:28:39

所有melodrama的情节元素都被阿莫多瓦一套悲悯温柔的情怀给冲淡了,死亡爱情变性毒品妓女都在母爱的包容之下变得普通异常,女主的三层母爱关系主线下又牵扯着几条副线的女性关系,戏中戏的常用结构。置景一如既往的夺目,配乐一如既往的抓耳。

凉水

2012-11-03 23:16:09

你站在巨幅人脸海报前的样子,你在暴雨里哭喊的样子,你站在前夫面前流着眼泪说起儿子满头金发在风中狂舞的样子,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母亲。爱是一场伟大的救赎。阿莫多瓦牛逼之处便是再敏感的命题,在他的镜头下故事依旧温润感人,频繁出现的红色和风味十足的配乐也让故事更有灵魂。

LORENZO 洛伦佐

2019-06-11 04:53:49

女人啊,自古多余恨的是你,千金换一笑的是你,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你。It's a man's world, but it would be nothing without a woman or girl.

半城风月

2017-09-04 09:47:28

摄影和配乐景对女性的全方位解构都很出彩,善良优雅,风趣幽默,都是母亲的形象。

云中

2019-04-23 20:57:24

重看阿莫多瓦,深深感到世界范围内,若论拍狗血剧情,拍得最好的还得属他。首先他故事的确很狗血,其次又能在狗血中看到人性、女性的力量,再次还能拥有独特的美学,而美学,又必得搭配如此之狗血情绪,才能发挥其作用,可谓浑然天成。《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面那么多杂草般生存的女性,其实国内这样的丰富的女性形象也比比皆是,为啥在银幕上展现出来的维度就这么少呢,动不动就是贤妻良母温良恭俭要不就是泼辣干练勾心斗角。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