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带雨

热带雨》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朝暮雪

2020-10-13 15:00:49

所以不能生育的人其实不是阿玲,而是丈夫? 那丈夫和小三的孩子是谁的?是“小三”和“小三的小三”的?

btr

2020-07-31 00:23:08

《爸妈不在家》的升级版,凸显了男性导演少有的女性视角。仍是如雨季般闷窒的中产家庭故事。作为在学校和家庭中被双重边缘化的女性,林老师与伟伦的无法归类且没有未来的关系更像某种彼此拯救(如雨中那次拥抱)。瘫痪的父辈如隐喻,「笑」的哲学化解不了林难以承受的苦。结尾的验孕处理得也很巧妙:传来的既像遭到命运嘲弄的哭声,又像自嘲的笑。

zykmilan

2019-11-22 14:49:14

SGIFF2019也许是看之前胃口被吊得太高,看完之后稍稍有些失落。电影从头到尾情感都极度克制,甚至显出些粗砺感,稍有情感积蓄到爆发的苗头就立刻切镜头。这就导致看到最后结尾竟然戛然而止,内心些许失落:这怎么就结束了?而且虽然导演要拍“生活的本质”,但实际上颇多桥段实在显得抓马,削弱了影片本身的力量。但是不得不承认,导演非常擅长刻画人与人之间的细微情感。另外我对陈哲艺导演非常佩服的一点是,作为一个生长在新加坡但念书和如今生活在英国的华人导演,非常有意识地在影片中贴近华语文化、注重本土表达,特别难得。比如电影里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提的新加坡华人普遍性的对华文教学的不重视和对中华文化丢失的担忧。映前导演说和许家乐约好等他退伍了要和他一起拍第三部电影,完成“成长三部曲”——这还是真是奔着李安的路线去了。

新·文森特九六

2020-03-12 23:50:39

迷失在中文记忆里的人,游荡在华语电影中的魂。身份归属,纠缠于对国界和族根的文化认知,三代人,三种艰难平衡的价值情结,又各自能够于一个大概只会出现在“经典华语电影”中的符号体系里找到彼此依附的位置,殊不知作者将这个“传统”的原点放大至整个东南亚,完成了对这片洲域下一代或未来的某种大胆而微妙的设想。雨过天晴,即是伦理的,又是历史的,更是政治的。

内陆飞鱼

2020-03-18 11:19:47

可能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爸妈不在家》当时给了五星,这部只能给三星半,没入围欧洲三大,被戛纳放弃是有原因的;一个中规中矩的女性故事,用了一个中规中矩的拍摄方法,沉闷且设计感较强,感情薄没那么动人,华人、华语、武侠片、练长拳、中年危机等,就变成一种符号,处女作时感同身受的鲜活、灵气、充沛不见了,对生活细节、情感脉络的勾勒也浮于表面,只剩一种工工整整的设计;导演在上一部里隐约透露出对禁忌不伦的暗示,这次真切地拍了不伦。77年的杨雁雁、01年的许家乐都是好演员,相差20多岁,上次演母子,这次演“母子恋”,床头那一扑挺颤抖的。

阿哲系

2019-10-11 19:02:59

34/LFF,时隔六年后,诚意依旧,更加克制和成熟的华语(可以去掉华语)佳片。不玩花哨的技术,刻意的反转,也不考虑意识形态(西方观众可能会对片中人物行为有所排斥)一切忠于真实,包括人物,环境,最终是情感,处处留白让观众解读,细腻同时又很有力量。这种拍片态度需要大多数(一味炫技,或直白强压,或计算观众评委口味的)导演学习啊,望金马有好结果。 片中老公角色一句“爸”和之后短短几幕带来的震撼和余味近李沧东的《诗》和哈内克《爱》达到的强度,跟导演聊到这一幕,他惊讶地说“你很会看电影啊” ,真的假的...?忽然间,好(更)想回老家帮妈晒床单,据说东北都下雪,来暖气了。

柯里昂

2020-03-14 21:32:44

电影界需要更多女导演的原因,比如女导演就肯定不会束手无策到需要多次借用《大醉侠》《侠女》片段来达到为女性摇旗呐喊的目的。当然这部刚好也可以与《以青春的名义》对比来看,就能知道同处华语语境以及同一题材下男女导演对角色处理的区别,纵使陈哲艺讲了个完整的故事且有意客串女性视角,但一切终究还是一场谨小慎微的“春梦”。

木卫二

2019-10-13 10:41:43

六年之后,沿用杨雁雁和许家乐,又一版“爸妈不在家”。单从这处开始,陈哲艺就设置了许多考据索隐,从大处是历史上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华文与英语的并置,到电视机的《侠女》与长拳比赛,两个人大啖榴莲吮手指,电梯处提“钢琴教师”,校园有铜管乐队(杨德昌牯岭街),结尾是侯孝贤。华语影迷不喜欢,几乎不太可能。如果苛责师生之间的温柔理想化处理,那意思岂不是,对于待死的婚姻家庭,大家只能默默忍受。排卵针不断针刺之下,只是一个女人的转机与希望。

小A

2020-03-15 23:30:08

陈哲艺是圆滑精明的电影商人,他不是新加坡娄烨,不会跟官方意志对着来。人民行动党维护自身威权执政合法性的说辞是新加坡承继英国威斯敏斯特政治法律体系,以殖民地时期繁荣的多民族群体作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基础,不会宣扬某一民族独大,李氏家族掌权多年更会十分注意民族之间话语权平衡以维护统治,况且新加坡人赶不及要和中国人做切割。所以影片不可能明目张胆宣扬华人认同,这最多只是一条暗线,或者是陈在华语电影圈化缘的话术,认真咱就输了。片中非常直白贬低马来西亚政府逢迎新加坡政府是他左右逢源的另一面。

谋杀游戏机

2019-10-11 23:09:29

期待已久的陈哲艺第二部长片,比《爸妈不在家》更令人惊喜,戛纳和金马真的有伯乐好眼光。国籍、语言、女性的边缘化,卑微的身份维系与最终放下,一切都是那么细腻和精准,看着又不露痕迹。热带雨终将放晴。

杯沿的蚂蚁

2019-10-12 19:25:07

2019.10.12平遥 先说结论:我不喜欢这个片子,如果没理解错导演想处理的是非常基本的大命题,情欲/家庭/伦理/女性觉醒/身份认同etc,但是最关键的戏他都轻巧带过,又加了一些耍小聪明的桥段(让我想起某香港青年戏剧导演),情欲戏的处理让人很不适、不安,后面女主的反应更是让人迷惑,这更加证明女主的角色只是没有灵魂的傀儡,用于阐述导演政治观点的符号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20-03-17 17:06:19

陈哲艺像是把“女人四十”和“男人四十”各取了一点点。在华人社会当女性太难了,每一个身份都是画地为牢的按部就班,能被一场痛快淋漓的热带雨掀翻的只能是少数。大马和新加坡,中文和英文,榴莲和禁恋,在对照中拆解家庭。两个主角在“爸妈不在家”还是母子啊如今竟然演情侣了,我打了个冷战~~~~~~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