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ChrisKirk

2019-11-15 21:43:12

Donovan和Rupert分别代表了50%的多兰,但各自又是100%的自己,一种最浅显也最有活力的“作者性”。

傻乐的猫

2019-10-24 20:21:49

Jacob Tremblay被逼成马景涛。

水原吸管

2019-09-10 17:44:40

即使對多藍的電影多次失望,但每出新作仍必看,我算是多藍腦粉了吧!感受不到多藍以往的靈氣了,希望可以沈澱去琢磨不同的劇本,所有藝術工作者都需要休息才有好的作品呀⋯⋯相信《親愛媽咪》的巔峰會回來的!稱多藍「男版蘇菲亞科波拉」滿中肯的,不知該哭該笑。

水仙操

2019-11-06 21:05:19

多兰答记者问 How people reveal themselves 孤独蓝绿色调VS焦虑橙红色调 以及家庭浴室明亮起来的回光返照 换了英语script顿时cliche了起来 gaydream Bittersweet Symphony - The Verve

andarta

2019-03-18 08:19:35

不停重复真让人累,主题,情节,人物关系,配乐一如前,这一切拼凑在一起一点也不自然,矫揉造作到无法顺利观看。不停处理自己内心问题的作者,寻找少数共鸣者还不停在片中用明显对话以及画外音来自证的作者。累人。真是浪费了一众好演员。

Amélie

2019-04-18 03:08:36

总是母子关系母子关系!电影很乱很差!讲故事的男主不好看。娜塔莉波特曼都拯救不了这部电影。

高千原

2019-09-12 04:40:17

沉溺又体认,你会得偿所愿的,我已经得偿所愿。属于多兰的痛苦与荣耀。

K45P3R

2019-03-23 00:56:03

(5.9/10)虽然《约翰·多诺万的生与死》仍然离不开“与母亲破裂的关系”“缺失的父亲形象”“性取向及自我认同”等等多兰电影的关键要素。但这部电影实际是多兰对青涩时期作品的一种回顾和总结。甚至是一种告别。大明星Donovan和小男孩Rupert。他们其实是多兰的两个分身。一个正面一个负面。但都同样孤独。电影里多兰不惜将自怨自艾陷入绝望的自我杀死。留下那个勇敢积极的自我。他学会与母亲和解。选择正视自己的性取向。| 多兰的创作进入阵痛期。他在保留特色和做出改变之间摇摆不定。他这次的尝试极具野心。但还是导演能力不够。成品已算发挥不错。另:多兰借角色之口讲出对当下电影工业的观点还是值得称赞的。

HarperDie

2019-09-15 17:38:59

四星半。从社交媒体上,你不难知道泽维尔·多兰幼年时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喜爱。他寄出的告白,并未能像男孩鲁伯特·特纳那样幸运地受到约翰·多诺万的眷顾,但多兰童星的经历与母亲的羁绊,却让他早早体会了成人世界的纷繁。鲁伯特与约翰如同他的两个分身,做着他内心世界预演过无数次的生活幻想,结果真的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愁云。直到迈克尔·刚本的出现,是设疑,也是解答,那是“邓布利多”如凤凰涅槃一样带来的希望,离开并不一定是最差的结果。约翰令人唏嘘的离去,鲁伯特与金发男友的会心一笑,让人想到希斯·莱杰,也念及瑞凡·菲尼克斯,演员身后的寂寥,另一个世界的平静。

寒枝雀静

2019-09-29 20:52:41

B / 与不少其他自作多情又才华欠奉的创作者相比,多兰确实有能力把他那一套充满哀怜癖的情感模板以各式遮罩变得层次丰富且带有滑稽色彩。哪怕确实感觉俗套,观众却还是能收获观看距离伸缩带来的自如愉悦,甚至领会到他尝试自我剥离却又欲盖弥彰的失措趣味。一方面是文本嵌套与联动,一种过于常见的结构化向心趋势;另一方面则是各个段落内丰沛的人物状态及情感张力,以及摄影机敏锐而持续的凝视,它们不断地寻求着满溢与停滞。可贵的是这两者之间保持了一种叙事上的冲撞与离散意味,而未显示出简单叠加的整一。

Sabrina

2019-10-03 21:53:25

我太喜欢多兰了!无论其他人评价如何。他真的不是直男,相信很多女影迷喜欢他的原因就是无视宏大叙事。除了摄像机跟人离得很近外,他也真的是一直关照内心,关照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母子关系,即便是少不了的名利,也不过是人物的社会身份,他要把握的是情感,人在里面的挣扎。直男在这男权世界中活的滋润,但你不知道你错过了多少细腻与复杂。

2019-09-09 20:44:36

我已经期待了很久的多兰,就是不用再作为一个需要人人吹捧的自大天才,能满含情绪地讲好一个通俗的故事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