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亩地

两亩地》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20”条评论

影迷点评

非虚构

2017-08-07 01:31:12

《两亩地》是一部在印度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影片。这部影片取材于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同名诗篇。而影片则在泰戈尔诗篇的基础上,大大丰富了内容。以农民向波失去土地后的悲惨命运为主线,由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反映了一个更为宽阔的社会生活面。

AN-AN

2014-04-03 23:15:10

最后节奏很快,然后就ending 了。悲剧的结局令这部电影更令人震撼。最后桑布什么也没有得到,连想留着昔日自己家园土地上的一点泥土,也被别人控诉,铁丝网围起的工厂,把桑布他们完全隔离开去了。

杨小槑

2020-12-10 21:02:44

第一届印度国际电影节举办第二年,印度现实主义应运而生,影片有着浓厚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及蒙太奇手法,描绘出底层贫民无望的悲剧宿命。任由其顽强挣扎仍无可逆。关于上层阶级的镜头虽然简短,但描绘出的形象及状态入木三分(城市与农乡,地主与农民)。2q

可乐李

2017-05-14 17:55:21

四星半吧,印度现实主义电影引领者,无产阶级视角,比雷伊的大地之歌还早两年,片头音乐和中段的摇篮曲经典,地主的残忍,城市人的冷漠,底层人民的相互扶持帮助,真的太苦逼了,最终还是失去了那两亩地,更讽刺的是你还连一撮土都不能带走。。。

幽灵不会哭

2019-04-06 16:57:43

《流浪者》影响下的印度电影告别了那浮躁的娱乐气息将镜头对准了现实生活的繁杂面相,农民被地主压迫,法律却无法站在他们这一边,城市文化的迅速堕落,道德成为旁观者,父亲的打工之路异常艰巨,在加尔各答这座城市,人来人往却没有他的位置,他用善良却换来了残疾,用汗水却换来了梦想的破灭,洛伊用生动形象的镜头描绘出底层众生相,非常明显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痕迹,《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德西卡创作理念与印度社会的完美对接,但其中依然保留了印度电影特有的元素,歌舞场景也算是难得的苦中作乐,还有印度神话中因果报应,最后的结尾真是非常悲凉,农民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土地,他甚至连一把土都无法带走,和《流浪者》一样,小偷是导演所重点批判的对象,但谁才是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偷呢?

俊萝卜

2012-12-27 12:51:37

有些地方比较轻快,还以为电影的基调不是那么悲惨,没想到结局还是这么地悲哀,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当流浪汉了,城市和乡村都容不下这些可怜的人,而他们是那么高尚,宁愿受苦也不偷东西。没有多余的地方,比现在的印度电影有力、简练

松子er

2019-08-04 01:56:03

印度50年代的电影在影史上是有地位的。工业现代化的的进程不能掠夺别人就要掠夺自己的农业。

孟浪

2017-03-26 20:28:33

本片取材于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同名诗篇,讲述一个农民为了赎回被地主占有的两亩地,背井离乡到城市谋生的悲惨遭遇。导演比麦尔·洛伊受到《偷自行车的人》的启迪,拍摄了此片。编导用一种近乎“残忍”的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桑普这个贫苦农民的悲剧命运。虽然桑普及其儿子在加尔各答苦苦挣扎,只为赎回自家的两亩地,但直到影片结束,桑普一家人的悲惨遭遇都没有得到任何势力的体谅和帮助,全片笼罩着一种宿命式的苦难。影片表现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揭示了农民的内心世界,创造了真实可信的人物性格,并将音乐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开创了印度新现实主义电影浪潮,主题和表现手法都突破了印度电影的传统模式。本片获得戛纳电影节国际奖,使印度电影从此跻身国际电影艺术之列。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