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马丁·伊登

马丁·伊登》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陀螺凡达可

2019-09-02 18:23:41

Shine, shine, shine. Shining through the Hollywood clouds over Venice islands.

谋杀游戏机

2019-09-02 21:54:43

胶片质感迷人。喜欢电影对教育和精神的探讨,教育是否是进入精英阶层的通行证,屁股是否决定立场,为何精神充实会伴随着空虚?也喜欢马丁身无分文、四处旅居、用一台老打字机执拗写作的状态。一个很流畅通俗但又令人回味的故事,男主前后样貌、状态、言行举止判若两人,好演员。

罗宾汉

2019-09-03 07:28:04

改编自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创作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新锐导演皮耶特罗•马切罗将故事移植到意大利。讲述一位出身低微、四处漂泊的水手逐步成为顶级作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努力通过改变自身而获得成功的故事。剧中关于教育的讨论,对爱情的质问,对理想的追逐,以及社会变革的论述,均充满了欧洲人睿智的思辨意识。影片用胶片拍摄而成,古典气质迷人而突出,胶片颗粒感营造出逼真的年代感,文化气息与政治意味水乳交融,令影片浮现出多层次的诠释理解。男主角卢卡•马里内利将角色前后判若两人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最终击败《小丑》的菲尼克斯荣获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亵渎电影

2019-12-27 14:32:06

QY-308。这么美的电影,只能在家看下载,实在太糟践东西了,期待明年北影节上可以刷到大银幕。背着打字机四处跑,四处投稿各种被拒,这就是生活的常态,而成功是非常态,于是问题凸显了。我在想,如果同一个故事,搬到当下社会,导演拍出来又会是怎么样的故事呢。

LORENZO 洛伦佐

2019-10-12 04:24:12

意大利电影之光,带人穿梭回到意大利电影的黄金年代,气质和影像无可指摘,颗粒的质感让人上瘾着迷,还时时插叙加入更老旧的影像,揉入意识流的形态,让电影呈现出逼真的年代感。马丁伊登爱上幻想的社会地位,却迷失在社会形态的斗争洪流中,他塑造的自我越成功,就离本我越遥远,爱与欲终究灰飞烟灭、归于尘土。

南悠一

2019-09-03 05:40:59

关于原著在我理解里,马丁·伊登之死不是理想主义者之死,他只能算怀有理想主义的人,同时也是美国梦的现实代表,底层出发通过努力取得世俗成功。由爱欲驱动去爱智慧,这个人物的精神历程像《会饮篇》写的一般。但当柏拉图理想遭遇现实,马丁的悲剧在于,他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荒诞性,在情爱中追求的她,最后却仍逃不出是他讨厌的“她”。 电影对原著情节和意指还原度极高,几乎毫不保留。这次改编的意义在于,在复古胶片质感又前卫系统的视听语言上,导演对一些意识流手法的进行探索,剪辑尤其辅助了叙述,将记忆和意识具像化为影像。希望这个导演去拍伍尔夫。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