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木屐树

木屐树》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跑步去流浪

2011-08-01 19:40:24

现实主义电影的典范,全片节奏缓慢,风格写实,配乐非常好,配合整个片子的节奏。三个小时,就像一条河,流了三个小时,却让你直观的感受到其内在的透彻。

何倩彤

2017-04-16 23:24:10

城裡烽火無可染指小鎮嗎,政治還是敲了你的門,更何況連那道門都不曾屬於你。孩子從富人手上再生成農民就能得救嗎,與他同名的成年人還是步履蹣跚的走了。柔情似水,水滴石穿,更何況人心不是石造,更何況水裡有血的腥羶。

冰淇淋的滋味

2010-09-20 18:45:22

质朴,虽然是群众演员,但是表演让人影响深刻,特别是在这种对话被精简到极限的片子里更为难得。 影片的气氛以及片中穿插的管风琴与圣歌,尤为让我喜爱。 结尾令人难忘。

飞檐

2020-09-07 13:19:03

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中远景人物劳作的群像实现拟古,近乎油画的质感。记录人们忙碌又重复的劳作,映照《圣经》里强调劳动为神所赋予的特权。在一个小群体的生活中,人们共同为新生命的诞生欣喜欢庆、自发形成共同的生活契约、心照不宣地崇敬自然、面对恶业忏悔……他们生活的景观接近宗教形成的源头。而这类作品看似剧本的功能性很弱,结尾往往是一个重要的指向(《工作与时日》也是),个人认为导演最终的悲悯在于,他赞颂拥这些虔诚的人,又不认为信仰为他们带来改变。意味还是回到了“人”本身。

记忆错觉

2009-03-05 23:34:20

1978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1979年恺撒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

欢乐分裂

2014-03-29 22:34:31

生命宛如幽静长河,生生不息,四季轮回,天道恒常,满溢在如油画般的镜头中;调子虽安静朴素,光线、色调、构图都非常精致,视听语言相当丰富;蕴含宗教悲天悯人之意,一曲土地的赞歌,一首乡村的史诗;最美当数木鞋、婴儿和婚礼,“去寻找天堂中的爱人,天堂在我们彼此的爱意中诞生”。

悯笈

2012-11-17 20:42:32

国内貌似没有看过好的农村题材的电影

依西比

2017-06-17 23:12:18

加入心头好行列 实在太美了 siff国泰 自己看完理解了很多艺术史主题… 秩序 道德 农事 神迹 维吉尔 新时代的前夜 现实主义散文诗 比很多同题材电影高出太多 巴赫洗脑 萧红一样 就是太累太累了 看到后面累得想哭

brennteiskalt

2020-04-07 02:23:31

《木屐树》的力量来源于其中的信仰,它为农民穷苦艰辛的生活图景里增添了许多柔情。奥尔米的画面让人想起现实主义绘画,特别是米勒的作品。影片后半段突然发生的场景变换为影片带来了重要的社会和历史层面,而其中的韵味绝非某些左翼评论者所说的“怀旧”和“反现代”那么简单。现代的历史进程以科学的面貌杀进封建社会里,小男孩的教育问题最终造成了一家人的放逐。奥尔米在此对历史发出最真挚而不感伤的感喟,他的镜头捕捉到了一个阶级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真实矛盾,抓住了生活里最真的东西。影片最后,留下来的人手牵手走向他们的土地。未来对于他们是不可知的。

你的吻熠熠生輝

2020-02-12 16:42:43

还记得德莱叶《词语》里“我相信小奇迹会悄悄发生,上帝听到祈祷,可是他悄悄实现。” 像做了一场酣梦,回到贫苦的农耕乡间,那时候的人们大都善良,饱受痛苦,苦苦支撑。大家互相帮一帮,日子就过去了。 以“木屐树”为题,展现了诗意纪实电影的魅力,木屐树本身只是片中的一个点,稍微牵引整个家庭,或者说三个家庭,所有的普通人。 会想起维克多·艾里斯的《蜂巢幽灵》和《南方》,但本片更多的是一种重现或纪录,有关宗教的隐喻也贯穿始终。 还是很喜欢这场沉浸的电影...

有心打扰

2018-07-01 21:22:43

简单朴素的叙述着农民们的故事,极其生活化的段落,没有唯一的主角,便都是主角。大人们的各种农务活,小孩子们的嬉戏,羞涩的爱情,影片中的每个细节,呈现着农民的艰苦生活与纯真品质,都真实得足以打动每个观众的心扉。这样的电影实在凤毛麟角,观之,幸也!

451½°F™

2017-06-21 17:56:25

2017SIFF。现实主义与「诗电影」完美结合,没有一处不是下里巴人,也没有一处不透着惊艳脱俗,世俗可以很疾苦,却依旧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如今信仰与价值观分崩离析的时代,观点也会被极端化,恐怕最后有良知和信仰者,也只能一头扎进虚幻的光影之中而沉默不语。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