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卢布廖夫》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谋杀游戏机

2011-07-10 20:57:51

看这样沉重的史诗须迂回前进,时常回味...电影由一连串独立事件衔接而成,展现塔可夫斯基对15世纪民族苦难的深入思考,运镜非凡,饱含诗意。铸钟少年躺在安德烈怀里哭泣,脚下的干柴叠至彩色的传世之作。

影志

2016-04-16 16:15:00

3小时的洗礼与膜拜……给跪!

粉粿症候群

2019-02-18 15:56:42

三小时却一点也不闷,每一点都值得细细品味。大量的升降长镜头,大远景,圣颂使画面如诗一样迷人,胶片特有的质感把冬日俄国的雨,雾,烟展现的淋漓尽致。卢布廖夫从刚开始的对耶稣略显“不屑”,战争之后的自我的信仰危机,到最后沉默的筑下了三圣一体的神迹。最动人的一场戏是往模子里倒入铜浆的铸钟之夜,没有特写火气熊熊的辉煌场面,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卑微虔诚的铸钟少年,“上帝保佑。。。”让我鼻子一下子就酸了。。人类对信仰的追求,对未知的虔诚永远是那么动人。影片以镜头静默的扫过那副巨大的壁画结束,此时已从黑白变为彩色,雾气缭绕之下的几匹马仿佛是对生命的礼赞。片中不少宗教的隐喻,碍于我不是基督徒和实在特别垃圾的翻译可能还参不透,但这汩汩的诗意只应此片有。

丁一

2011-09-16 17:41:44

战争美学最高者,站在云端看人间厮杀,斜刺里扑剌剌放出两只大鹅~

醉舟

2012-03-17 13:53:22

艺术家创造的困境,个人信念与环境的倾轧,精神与现实的对立。视像宏伟,运镜的气派,末尾由黑白转入彩色的画作,颇有史诗风范。相比老塔的其他作品来说,并没有太多其个人化的场景,只有开头的白桦树与溪底震颤的水草两处。老塔更想表现他个人对艺术,创造的看法,结合雕刻时光看更能明白

鲸鱼马戏团

2019-07-30 00:14:34

长镜头史诗,极其厚重。卢布廖夫信仰的动摇、崩毁、重生,老塔的重心永远放在精神世界。因异教之爱而动摇,因战争残酷而沉默,最终因无私之爱而升华。卢布廖夫的形象至结尾时已接近圣徒——历史的苦难和罪恶他都一并承担。 使用了大量的景深镜头,几乎每一个都很喜欢。反复出现的马可能是卢布廖夫精神的外化——当他内心坚定时,它们是自由悠闲的,当他痛苦迷茫时,它们就被人束缚或沦为战马。如果对东正教有更深的了解也许能看出更多的东西,但恐怕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即使理解也很难真正共情。

Mannialanck

2011-03-05 14:16:55

9。漏雨屋堆流浪艺,夜裸异教图腾漂,教堂难挡鞑鞳马,暮年回首三圣诗

我們的失敗.

2018-07-02 08:39:02

它特立独行,不着重铺述人物的生平过往,关注的是形成传主精神世界的素材,从艺术伦理/苦难见证/信仰重构等古典史诗形式去描绘艺术家曲折的一生。关乎卢氏如何创作,在全片未占到多少篇幅,以最接近精神本质的认知而非历史真实去探索,其中的力量足以击破时代隔阂;对待塔可夫斯基,需永怀敬畏之心。

私享史

2006-01-13 02:59:51

在没有读通圣经并理解其要义之前,是不可能参透电影大师们关于宗教意象的影片的深义的。

gigalo

2012-12-04 16:03:40

既有完美生动的小说般的场景描写,又有存在感十足的静物,再兼之各种象征意义的活动对话配以俄式古典乐///183分版本,第93分钟锯子部分出现穿帮镜头

给艾德林的诗

2018-03-01 14:07:55

完整电影神话的斯拉夫往事,采用构建诗歌的方法论,承载宏大主题的象征性元素作为氛围,镜框中最普遍又独特的封装元素是土地、雨水、树木等自然质感,它能链接厚重历史,同样也是老塔承托哲学生机的独属知觉,情感安静地流淌于影像,影像直觉则更简洁,只是在引起情绪能被认知的兴趣时,进入其中然后固化时间。

kozmojo

2019-01-12 21:15:28

【88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卢布廖夫周游西伯利亚的广袤土地,目睹了农奴的绝望,同僚的背叛,原始的疯狂,异族的侵略,统治者的残暴,他甚至亲自举起屠刀,为了善意而侵染罪恶,并无数次由自我或他人践踏信仰;直至暮年,钟塔修成,他才收获了多年难觅的灵感——或许只是释然了而已,他创作圣三位一体,也不知其中的神性是才华横溢的施展还是苦修一生的所感所悟。联想到数年后也在动荡的时局中背井离乡、四处漂泊的塔可夫斯基,这似乎是所有伟大艺术家难逃的命运。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