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离别》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29”条评论

影迷点评

基瑞尔

2019-09-23 11:44:55

发生在另一地区和背景下的《旺扎的雨靴》,那里教孩子的关键词是“珍惜”,这里则是更超龄的“离别”,不禁疑惑近年来汉族小朋友/儿童电影创作者在银幕内外的缺失。故事对准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大人在和曾经的语言、文字、习惯和人事离别,小孩则需要面对友情、亲情和生活的分别。一望无际的戈壁和棉花田承载着曾经的往事,新的道路和世界必须去探询。

花渡

2020-07-20 12:39:57

有些难过。哪有什么告别的完美范式,谁不都是在次次的离别之后,就这么自己浑浑噩噩的过来的,面对至亲如此,面对社会也是如此。小朋友们很有灵性,笑嘻嘻地在树上摇摆着说出“考试都是靠运气的”真的再认同不过了。 院线复工南京首场

昨天晚上我们绿不绿?

2018-12-25 13:10:41

视点游离混乱,中国特色电视电影的质感

连城易脆

2020-07-20 22:28:27

其实考虑场外因素的话,电影是非常值得鼓励的,毕竟是疫情后敢于第一个上映的新片,当然本身是文艺片,还是2年前的电影,正常上映也没多少票房,冲在最前面反而能拿个日冠获得更多的关注。可是国内这类反映新疆底层人民生活现状的电影还是很稀有的,况且还是维吾尔语电影,女性导演也比较稀缺。只是怎么看都会觉得有伊朗儿童片的影子,会让人不由得联想起阿巴斯,所以总归还是有差距的。电影围绕两个家庭分别针对是否要母亲去养老院以及是否要转学来加强普通话进行叙事,并体验到第一次离别的滋味,从孩子的视角去体察人生况味。中国太大了,有太多地方、太多人民总是被忽视,他们也应该被看到。电影院终于复工了,而新疆却又重新陷入疫情中,乌木鲁齐被按下了暂停键,期待大盘鸡尽快走出阴霾,与全国人民一起进入影院享受光影人生。

budaphin

2019-01-22 16:27:19

跟《野梨树》一个主题,一代又一代的人想走出那片胡杨林,但需要舍弃的代价又如此之高,如何自处,如何面对离别。小女主和配乐是亮点。

kakakarl

2019-12-13 20:35:11

3.5。完全不一样的语言,加上新疆的风景,电影也太有异域风情了。在女孩母亲说完全不会汉语的时候,想起在乌鲁木齐读书时,有一次在校外取钱,旁边的ATM机上面用中文,维文和英语写着“暂停服务”,一个维族女人站在那个机器面前,继续想操作,她不会看维文的字,也不懂汉语,更别说英文了。

好样的

2019-06-16 20:41:01

非常平庸。好像现在随便什么弱剧情类的片子都能被冠以诗意。那诗意也太廉价了。故事平淡完全ok但是视点视听都太宣传片了。倒是可以看作是合格的电视电影。央视六频道新闻联播时段播出的那种。

猫奴十二年

2019-07-21 13:12:10

既然把重点落在“离别”二字,那在“团聚”的时候就要加大力度地渲染,至少我是没有感觉到两位小主角的友谊有多深,分板块叙事很容易造成各自为营的印象。另外,电影中如阿巴斯般的、淡淡的忧伤与短暂的喜悦情绪搭建了起来,但是还是少了一些灵光一现的东西,一些生活中常见到忽视的东西,如果把它们抓进银幕就会起到质的飞跃。饱和度调得有点失真,小朋友表演得不错

nicky0520

2019-06-16 20:32:01

企图心太强了…提问的朋友们都说很喜欢,我为啥就喜欢不起来…视角太多太乱,好像讲了很多事情,但好像又什么都没讲清楚。作为这个题材为数不多的作品可以鼓励,但就电影本身我有所保留。

东四牌楼王师傅

2019-12-13 21:03:38

太好看了太好看了。能在大荧幕上看维吾尔儿童片真的太难得,竟然还有好多空座位真的太遗憾了。在棉花田里爸爸给妈妈唱自己写的维吾尔情歌就值五颗星,最后的片尾曲直接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特别拿人的维吾尔歌。在塔克拉玛干腹地胡杨林的小村子里,放羊,摘棉花,学普通话,过古尔邦节,故事和画面都特别稳,一看就是能在电影节拿奖的那种。演员们也特别棒,眼神里都有光。导演在映后交流说的特别有意思,单拍小男主就是伊朗片,单拍小女主就是法国片,我觉得导演成功的拍出了属于新疆的电影。

恶魔的步调

2020-07-20 22:37:53

语言就是一种病毒,但你作为感染者并不是被动的,你主动的去感染陌生的语言,并且希望自己是病的最重的那个。

57

2019-10-24 21:52:35

另外一种宝贵的品质是纯真。只是在今天的语境里面,只谈论纯真显得很不足够。在这部很容易让人产生“外国片”错觉的电影里,有太多难以展开以及不能展开的问题。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