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巴黎浮世绘

巴黎浮世绘》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CharlesAnyways

2021-03-26 04:40:14

开头小女孩打哑谜,让小伙伴们猜意思,大家的答案各不相同。其实已经很好地昭示出全片的多线叙事结构,犹如巴别塔般,各个种族生存在同样的空间,但却互相无法沟通;另外,很多场戏一场内的场面调度方式和整部片子里戏的编排都非常对称,并且呈现出一种环状,首尾呼应的形态。很难不让人联想法语里的一个特殊时态:未完成过去时( L'imparfait )。定义:它用来表示过去正在进行的状态或是未完成的重复动作。 动作或是状态的起始结束时间是未知的;我们无从得知这些社会事件是具体何时开始。同时,暴力的冲突也并未结束。在结尾处,哈内克通过全片唯一的鼓声配乐,来为之添上了最响亮的一串休止符,并且坚决选择在高潮处戛然而止。

皮革业

2009-06-08 19:04:18

尝试长镜头技术流 再见屠宰场利器

石墙

2013-07-02 03:53:55

这种东西没人能比冈萨雷斯拍得更好,哈内克也不例外。

哪吒男

2015-02-07 19:43:56

巴黎是哈内克的巴别塔废墟

Clyde

2013-03-19 16:36:50

貌似是碎片,却是一副并不完美的拼图。影片的结局很赞,揭秘与隐喻齐飞。

弯弯

2014-05-13 22:30:36

master of cuts... miscommunication, no one understands anyone else, inability to empathize (guy in the supermarket scene)

SONGMJ23

2019-03-31 02:32:02

碎片化的叙事会让观众极力想要弄明白单个片段发生的故事,而哈内克凝视般的长镜头先是把观众牢牢吸入场景,带动你理解情节,而后却戛然而止,直接切换下一个场景,以此制造“未知”。这种“未知”本质上是由无目的的窥视造成的,而且是带有哈内克强烈主观色彩的窥视,这就让观众好像在亲身体验这种“未知”。哈内克用这种方法把握住了“疏离”的本质——不是人与人在关系破裂后的分道扬镳,而是根本无法建立起关系。我们在片子里窥视了那么多人的生活,却一个都弄不明白,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有心打扰

2017-03-26 12:53:00

镜头、剪辑、比诺什的表演…国家、肤色、阶级…男与女、老与少…哈内克的影像实在锐利得太伤人,从灵魂深处切割,带着丝丝寒意。

嘟嘟熊之父

2018-08-24 11:18:51

一切礼崩乐坏都潜藏在庸常俗世之中。迈克尔哈内克的创作轨迹是跳跃的,时而愤懑躁郁,时而冷漠疏离。

蝉鸣知了

2011-11-20 00:42:10

我更愿意定义它是冰川三部曲之未尽,隐藏摄影机之前序。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之异曲同工,哈内克续写冰冷长镜鼓声黑场支离破碎的盲人摸象。

浮世鸿云

2021-08-12 09:58:06

不太喜欢这种琐碎的多线索叙事风格,理解导演哈内克的意图,但每个人和每件事都蜻蜓点水不深刻,无法让观众酝酿感情。野心太大浮于表面,面装冷酷讲述温情故事,看似冷静实则冷血,《爱》和《白丝带》更适合这种冷静氛围,至少此种类型不如黑泽明的叙事手法老练沉稳。6.6

火娃

2014-01-28 18:05:41

8/10。看过哈内克最好的作品并扭转了之前我对他的反感。结构如做梦似的混乱但又首尾相接,每场冲突把观众情绪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用黑场隔断,重复以往构建出前所未的巨大张力。每个长镜头都有对人物个性和事件因果的完整交代,在一系列复杂到不可思议的镜头调度和演员走位下,造就了最接近真实的压迫感。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