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已注销]

2016-06-17 20:06:20

siff幸亏电影节有这种电影,不然还真没法补觉

Clyde

2017-01-09 18:57:33

索科洛夫有意模糊了纪录与剧情的界限,艺术作品不也正是如此吗?“艺术无国界”很多时候只是一句口号,但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战火中的幸存,残酷中的泰然,邪恶中的赤诚。

qw0aszx

2016-01-27 22:54:50

多重时空的重合叠化,一首悠长迷人的影像诗歌。索科洛夫拍卢浮宫的这片,与怀斯曼拍伦敦国家美术馆的《国家美术馆》,还有詹姆斯班宁拍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的《自然史》三部放在一起,三种不同的别样方式展现三个不同的博物馆,十分值得玩味。 8.3分★★★★

完颜穆尔登格

2017-05-08 12:44:44

跟俄罗斯方舟很像 鬼魂穿梭在博物馆带你穿越历史 解说员的声音听起来很像教材走遍俄罗斯的男声 SKOLOV蜀黍是不是想把四大博物馆都拍一遍。。。

南悠一

2015-09-04 03:40:21

太喜欢了!这才是大师到一定境界的精彩任性。全片都在旁白中进行,讲话的人是导演自己,只露了背影,不仅导演露出,摄像也成为电影的组成部分。画面内容则由艺术品展示、二战影像资料、后期拍摄的伪影像资料、行为艺术表演等组成,文本、图像、音响无不充斥着大量的符号,看纳粹是如何保护卢浮宫的。

帕拉

2015-12-28 23:30:57

打破各种界限,没有墙,无拘无束的电影。穿梭在古与今,在剧情片与记录片之间来回转换,旁白者与影片人物直接对话,对虚构部分毫不遮掩的坦白,看得目瞪口呆。对艺术品的展示不再是单调的特写,而是富于表现力的多形式感的画面,或者由剧中人物在卢浮宫的穿梭展现。形式和内容都堪称完美。

巴伐利亞酒神

2016-09-11 20:19:03

牛逼,索科洛夫的电影就是鉴别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的。

熊仔俠

2016-01-06 22:33:52

意想不到的是索科洛夫的電影語言會進化成如此卓越。博物館本身就具有令時空扁平化的奇妙作用(如此聯想到四方田犬彥對錄像帶出租店的類似論述)。索科洛夫對映像、介質的穿透和剪輯不也是博物館的一種形式嗎?對了,其實大浦信行的兩部《日本心中》和《天皇遊戲》也有這種「藝術片」氣質。

mecca

2016-06-23 16:59:37

617@和平 索科洛夫并没有用多少史料和综述,而是情景再现拍了大段做旧影像,交火法德化作高层二人扑朔雪花。艺术与政治权力博弈断史(冬宫翻错)继续催眠系。画幅比变得欢,结尾剧透趣味。调性隔靴搔痒,好奇雷乃会怎样。

寒狐传媒

2016-07-26 11:27:07

艺术的战争豁免权。但有人为艺术而战。暴力的片名。文艺的叙述。剧透的结尾。没耐心看不了的电影。

性影患者

2016-11-22 22:52:48

标放【37】:索科洛夫献给博物馆的情书,写完存放在书柜里,不寄出,不贴邮,要的是种躺在暖床上时的安心。卡壳的影像和渐变的色调,莫不是秒钟的运动,时间的流逝?法国没了卢浮宫还剩下什么,冬宫没了俄罗斯还有什么。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亡魂。

峰峰峰峰

2016-07-17 20:47:52

长廊游弋爬梳史料,隔靴搔痒俄语念咒。愚蠢的人类发动的战争在艺术品面前都是渣,索科洛夫的思路没有那么明确,但野心又大。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