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薇羅尼卡

2015-10-26 10:25:18

能在院线看到这样的影片,还是难能可贵。儿童片很难拍,尤其大陆的儿童片普遍感情造假,两个小演员虽然生涩,但是难得真实。看到影片的最后,才知道电影的整个命题有多悲伤,这是一个已无家园可回的年代,草甸、牛羊、河流,都消失在时代巨轮轰隆的碾压中了。

沐梵

2015-04-18 22:35:12

儿童视角的沙漠灵魂归乡之旅,不禁想起小王子,寺庙喇嘛那段印象最深刻。

咂么嘴儿

2016-06-08 23:03:01

我有时候觉得豆瓣最好看的电影就是7.6-8.0之间的那些电影!这个太好看了!弟弟最后看到淘金的时候,机位!那个镜头赞爆了,整个电影除了教室和葬礼的镜头,没有超过五个人的镜头,但是到这人一下子多起来了然后那个机位的走向,太魔了!导演好牛逼!还记得费里尼的八部半么!还像现代启示录

Peter Cat

2015-02-11 07:33:35

柏林电影节 C+ 和白鹤比,感觉还是弱了不少。把叙事主要动力构建在两兄弟之间的冲突,很难撑起一个100分钟故事,以至于影片中段哥俩沙漠寻父之旅中部分情节略显生硬和凑数。调度和镜语也不及白鹤来的精致,有时候拍摄空间的开放,反而限制了导演创作。不过在国内独立年轻导演中,李睿珺依然是佼佼者

丁一

2016-06-13 09:28:44

割湖一词无限绿, 水草丰茂长镜头, 有时赞美,有时则不, 多些割湖长镜头, 少些假大空摆拍~

kiki204629

2016-01-27 21:49:29

西部公路片,有着西北粗粝的质感但却表达了细腻的情感和诗意的美感。草原的消失,牧民的落寞,游牧文明的消亡,干枯的河流和孤独的白马。用孩子的视角来看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个中变化。水草丰茂的地方才是家,如今看来现实却不尽然。兄弟俩的冰释前嫌让人欣慰,但看到淘金的父亲则是理想信念的坍塌的开始

超cute侠

2016-01-10 13:41:20

比白鹤格局要大,从兄弟俩的荒漠之行折射出了一个民族的生存境地正在消亡,回忆里的绿草地以及墙上残存的壁画都是这个民族曾经兴盛的佐证,可惜结尾父亲跻身于淘金者的洪流已经说明了游牧民族的没落,导演能够关注到这个特殊的族群是件特别令人敬佩的事情,两位小演员尤其是弟弟表现得也很好。

欢乐分裂

2016-01-22 20:30:07

3.5;漫漫归乡路,寂寂流沙情,工业化进程导致的家园沦落,细节过份注意有点刻意了;弟弟演得真好,和骆驼一起流泪时,被深深打动了。

火娃

2019-02-21 14:12:27

7/10。将家、水草和母亲的精神幻想同构,母亲的形象仅以超现实镜头出现过两次:弟弟从教室望向窗外父母坐在气球盒上,以及父亲替骆驼接生的水草丰茂之地。结尾兄弟身影隐没在乌烟瘴气的干枯河床边,父亲位列淘金者中,没有母亲,导演跟拍父子的背影,只看见哥哥手中牵着两段缰绳,暗示草原被工业化占据。构图意象:开篇朝骆驼驶来的卡车,爷爷铲土打井的瘦小身躯处于画面下方被大片的戈壁包围,带出工业给游牧文化的巨大冲击,哥哥抛下弟弟穿过破庙里大大小小的门洞象征心路坎坷,哥哥和喇叭祈祷时上楼的弟弟填补构图空缺,象征宗教力量下兄弟情感的弥合,荒漠的划桨船里二人嬉戏、白气球上的投影营造温馨感。爷爷留给拉羊师傅一撮毛纪念是对家园的留恋,弟弟送给达赖的指南针是信仰指引的方向,壁画、子弹和人民公社化报纸共处一室代表历史文化的遗迹。

2016-06-28 16:16:33

看着电影的时候,想起了我支教时候的孩子们,太像了,不管是口音还是做事的那种感觉。他们的生活很沉重,很有生活的质感,是和土地自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们讨生活,但是这样的一种生活,过得不用太多言语,用他们粗糙的一双手。

阿尔法

2016-01-15 19:40:38

原生态与诗,孩子在寻找父母,人类在寻找历史~

冬旅人

2015-03-24 23:39:17

另类的“公路片”,归家之路也是两兄弟和解之路,小孩子间的微妙感情,导演把握的相当好。喜欢戛然而止的结尾:归家之路上田园牧歌的想象最终撞上的是传统生活方式无法继续的现实,但终究他们是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也许这就已足够。明显的缺点是音乐太煽情。记忆与social-ecological system。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