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影像之书

影像之书》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bloom

2018-10-19 18:20:55

能够看戈达尔翻这本影像之书还不够吗?

伽妹大战机械兽

2018-11-02 21:20:32

戈达尔你伤害了我!我口口声声只求在电影院睡个安稳甚至已经想好了看完《影像之书》后该怎么吐槽,即使要流泪也只能是因为打呵欠;而戈达尔干了什么?兰波、巴尔扎克、巴赞、卡比利亚之夜里茱丽叶塔那一半是女人一半是孩子的脸、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每一句话——涌向我时我居然颤栗,而且一度以为是影院太冷,而我又穿得太少。 最后声音从左边从右边从前面从头顶传来如天雷滚滚,我知道88岁的戈达尔还有话要对世界说。五月风暴里走来的年轻人还在试图改变世界,你明明说“我已无力倾听”,又为何还坚持着不合时宜地向我们爆发出吼叫? 我被戈达尔这个暴君感动了!我想到他是如此孤独,他的语境中的我们每一个人也是如此孤独。

Lithium

2018-11-10 02:34:51

待重看。不仅是形式的碎片,也是内容的,就像看一个集句的理论书,先记一些思考的路径。1.以手(实践)对意义的探索与影像的探索对比。2.文本,艺术,影像都是语言,他们之间;语言与实际世界之间3.形而上,罪恶(战争暴力)与神,救赎问题,历史社会荒谬而重复4.声音,画面的关系及创作的特殊(都是来源于“引用”)5.remake,谎言游戏;圣彼得堡之夜,战争;铁轨上的花朵,技术吞噬改变了什么;论法的精神,没有精神;中央地区,美好的阿拉伯,当暴力变成表达的手段,外邦视角。感受:巨大的荒谬感;导演依旧对现实(难民问题?)与人类的关注忧虑令人感动;阿拉伯那里是败笔,虎头蛇尾;抛开坳的结构,还可以再先锋一点。

谢飞导演

2019-09-15 16:59:52

马德里放我的电影回顾展的老影院Cine Dore,每天四点后放古今的经典作品,2欧元票价。14号8:00放完《黑骏马》后,在1号大厅放戈达尔18年的新片《影像之书》,法语加西语字幕,我不懂语言,也就硬着头皮看完了它。粗粝的老电影与图片影像的实验性组合,分着几个章节;听不懂老爷子的喃喃自语,就更不知道影片在说着什么了。直至午夜,还有近二百观众坚持看完了它,该艺术片放映体系近百年培养的文艺电影观众,真是了不得呀!

牛腩羊耳朵

2018-05-12 00:10:21

如果电影是个邪教,戈达尔无疑就是那个唯一的邪教领袖

寒枝雀静

2018-11-09 20:45:38

A / 假如说上一部消解的是影像-文本,这一部消解的或许是影像-声音。当声音与影像一样湮没于浩瀚中来去无踪难以塑型时,感官最后的定位系统被关闭,“恐怖”逐渐被真正植入了体验中。有趣的是当寻常视听模式几乎被剥削殆尽时,观众似乎又突然在声音和文本的交错缝隙中找到了戈达尔,那个依然从68年的断层出发拷问革命可能性的人。这一层次的存在让被篡改的引用免除封闭,它依然被放大摊开,依然可以也值得被“阅读”。

欢乐分裂

2018-11-09 20:43:39

随心所欲的影像拼贴,天马行空的文本混搭,肆意飘忽的声轨切换,完全颠覆既有观影经验,戈达尔在修仙路上越走越远,对世界政治格局关注依旧,引导影像革命老而弥坚。再见语言,希望老神仙继续拍下去,这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永远持续创新的真正艺术家。

圆首的秘书

2018-05-12 00:38:58

这片子还是挺好玩儿的,当我听到有呼噜声的时候,还以为是另一个声道

冰红深蓝

2018-11-10 06:52:06

【欧盟电影展·上海站】近乎全然开放的影像,拥有无限的阐释空间,但又并非纯粹呓语。熟悉的分章节与母题在梦境般的剪辑间渐渐清晰:重制/翻拍(历史的轮转,爱,死亡,离别与谎言)、战争、火车、论法的精神、中央地带、革命、生态问题、阿拉伯世界(东方主义)……在7.1声道多音轨分离与跳切+多语言+各类影像拼贴与风格化技法的轰击下,失语也渐成了正常反应。无穷多的电影片段、美术作品与繁复多样的纪录影像相互混融,达成解构的极致(竟然能在国内影院看到《索多玛120天》中触目惊心的段落,震颤不已)。兴许,一如此前的人类历史,我们的时代终归亦负载着无数辛酸、苦楚甚或绝望,唯有在残缺影像与零碎断片中的几许星光显得格外弥足珍贵。(9.0/10)

Derridager

2019-01-05 19:42:32

再见语言(langue)后是影像与“言语”(parole),进一步嘲弄了解读(read)电影的结构主义方法体系。可以说可用来解读这部电影的语法系统并未发明,但是系统一词便有重新回到了结构主义,所以说,这部作品在某些程度上是超验的。它用音乐、绘画和丰富的历时性视频素材拼贴成作品,来撑起历史不过百年的“电影”,保存逝去的话语流,创造了纯感官机能的反环境,目的可能是重思“电影”。而电影直接与影像挂钩,在时间哲学里,影像是关乎人生命经验(譬如对时间的感知)之物,是遍在的,所以此举又显得极具关怀。至于其中文本的意义,都已经不重要了,(不管这种开拓是否有效)我们都已经来到价值游移的时代。最后一幕征用的是欢愉中佯装年轻小伙跳舞的老头的故事,这如果是戈达尔在自指,才真叫人热泪盈眶。还想到了阿多诺,伟大的人都是相似的。

Ada的B计划

2018-12-03 19:55:24

一个不情之请,不要,转译,文本,只有,一个,试图把影像,重组//请不要//只有,影像之书//不要试图变,文本之书。给它自由。

内陆飞鱼

2018-12-30 13:47:32

从《再见语言》到《影像之书》,80多岁高龄的戈达尔真像一个老疙瘩一样孜孜不倦地贯彻着自己的电影理念,管你爱不爱看,其锐利程度不逊于任何年轻导演,不要说什么初心不初心,老疙瘩就从来不曾迷失,如果真有法国电影精神这种东西,疙瘩肯定是元气、真气最充沛的,希望长寿,长寿下去。戈达尔的存在总是在提醒导演、提醒影迷,你为什么拍电影,为谁拍电影,电影有多少种可能性?你为什么喜欢电影,为谁而喜欢电影,喜欢哪一种电影……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