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里的刀子》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kakakarl

2016-10-11 19:55:16

BIFF21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便一地的方言都听起来像外语。6000字的原著,曾经拍过短片版,大长篇很容易暴露故事性不足的缺陷。4:3的画幅,摄影不错,也很写意,回族穆斯林题材也是尝试,但是导演说很多内在深意自己也不清楚,需要观众自己来想⋯⋯那我就不说什么了。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17-02-16 17:52:02

和“雪山之家”可以对照着看,都是葬后四十日的家族仪式,一个是做加法,一个是做减法:葬礼是属于生者的舞台。导演用长镜头拍出了写实感,遗憾的是要讲述的东西太少,一只手就能捋完~

晚不安

2017-05-03 16:51:05

把弱叙事的文本影像化是不小的挑战,王学博在处女作中展现出了扎实的编导能力。整部电影的美学观念接近监制万玛才旦,采用古典的构图和平缓的运镜。平视穆斯林的生活状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句话可以概括完剧情,但千言万语也道不尽立意。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动物和人都露出神性,洁净地面对死亡

哪吒男

2018-03-30 21:37:11

挺清水的 差了一把刀子

无耻不混蛋

2016-10-16 15:24:58

它冷静、素朴,只是在一旁静观默察,或远远的抽离。不显山、不露水,平平静静的讲一名回族老人与他的牲畜一头牛之间的故事。老人、牛、干涸的土地、远山、土房……都是电影的一部分,是整体。是人文志,也是地理志。拍这样的电影,或许你唯一需要做的是,把摄影机驾好,只去纪录,别去破坏就好。

内陆飞鱼

2018-06-16 00:01:40

不错,穆斯林题材难得,拍得不慌不忙,一点点进入生活,从日常里看见不日常的心路,简单的故事,四个编剧功能略弱,4:3的画幅特别好,摄影、构图工整,光线明暗对比很舒服,建议观看时把颜色调成黑白,这才跟画质匹配,非常古典安谧,这片子本来就没必要拍成彩色的。

Clyde

2016-11-10 22:19:07

谦卑的态度,克制的叙事,干醇的影像,是对死亡的敬畏,也是对“清洁的精神”的执着。

SELVEN

2016-10-22 23:54:09

69/100 矛盾之处在于故事本身是一个值得形式主义加工的作品,但导演又是偏现实主义风格,结果就是给观众留的空间有点大,应该点出的话没说出来。镜头里的山那么多那么厚,被山围住的人们活了一辈子也苦了一辈子,电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老家,了解这样山区生活的人都应该对这种独有的苦有共鸣。

丁一

2018-06-16 22:46:44

“在西海固这样的天地间,信仰是唯一的出路。宗教是生活中的盐。“——张承志《心灵史》

沐梵

2017-04-22 02:15:19

节奏,用“时间的影像”打散“运动的影像”。主题,看之前下意识以为牛畏死,未曾想不吃不喝竟是以清洁的灵魂迎接死亡,穆斯林另类的价值观(生死观)不言自明。视听,摄影注重形式感,窄幅关注人,隔挡显纵深,外景在景深镜头下呈散点透视的国画效果,内景在光源明灭间又有油画的厚重感。

谢飞导演

2017-04-21 17:58:22

一颗星给独特的题材,另一颗给拍摄者们的认真及辛苦。但是过度地弱化的单薄情节,非职业演员们被导演得如此无趣、呆板,长久过分阴暗的影像画面等等,使观影几近成为了一种“煎熬”。文艺片的创作者只在形式表现上下功夫是不成的,作品的关键是对现实生活及人物的生动发现及深刻思考。

西楼尘

2016-10-30 01:12:43

人世凄惶犹如久旱的枯井,生而无常如同雪霁后抽芽。老牛尚能看见水中刀子,不吃不喝显大牲之灵;老头却只能听凭死亡差遣,求乞坟地静待大限天命。小孩子在甘霖中欢闹,老年人却在渐骤的雨水中跪倒坟头,一副向荣与苍老的轮回画卷在西北荒野徐徐展开。拧水阀小净,点油灯读经,人与牛的对视穿越了生死。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