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72小时》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刘小流

2019-06-28 23:34:29

我们是如何变成说话叼叼的坏人的,看这电影真挺遭罪的

时间之葬

2019-06-16 15:21:00

这部真的是年度惊喜了,基本可以提前入选个人年度十佳。每一个荒诞不经的背后,都是如假包换的现实。一部处女作能把剧本做到如此精细,实在让人惊讶。其现实意义也绝不限于学区房这样一个话题,而是可以延伸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这样更深更远的维度。

不良生

2020-03-30 23:51:5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间悲喜剧。

桥桥

2019-06-26 01:05:49

镜头逼就出人物焦灼受限的生存空间,几处镜像运用将角色装在一个画面,显功力有张力。“72小时”没能成为全片主线索串起节奏,后来才知道是吴京给改的名字,原来叫《学区房83弄》,意为83场戏曲曲弄弄。小惊喜之作。

青黄不接

2019-06-29 00:44:54

这部强奸视听的作品,陈晓鸣编导合一。在导演上耍小聪明,在剧本上狗屎的一塌糊涂。刻意的,追求戏剧化将廉价的矛盾集合在一起。取现实的场景,琐碎的上海生活,更加突出全方面的灾难。做宣传项目套现补助的产品,最后的采访转移矛盾,房价的泡沫教育资源短缺转移到父母之爱上,呵呵。

冥童

2019-07-01 13:38:19

学区房这个题材相对其他题材是不是也“赢在起跑线”呢?导演在荒诞与写实之间的拿捏生硬,不管看人物歇斯底里还是真情流露我都觉得尴尬;同样,太多的充满设计感的镜像构图也与手持摄影显得不统一。影片貌似触碰了很多很杂的现实问题,但就像小孩子报的班一样,是不是班报得越多就越好呢?是不是问题触碰得越多也就会让电影越好呢?我以为这个设定倒是很适合拍成宁浩式的“疯狂的学区房”,而非宣传标榜的“长镜头作者电影”

华盛顿樱桃树

2019-06-29 15:02:01

导演很聪明啊,剧本包含元素很多,虽然不太透彻吧,但浅尝辄止也都懂了。狗血是因为戏剧化的需求暂时算能理解,但情感方面可是真不理解这一番折腾。男主人物设置在善与恶的边缘试探。算是比较真实的代表。

2019-07-01 17:47:22

作为处女作值得鼓励,很多细节处可见导演之用心、对现实生活龃龉的深入体察、灵光一现的才气和恰到好处的嘲讽,不过整体来说,依旧存在剧作和表演都过度情节化的问题。时有失真,然而现实不就是失真的吗。

杜马

2019-06-24 17:11:20

现实题材,没孩子的的觉得夸张,不值得,有孩子的表示只是日常。中国的教育资源不公平化,亟待改善。

大奇特(Grinch)

2019-06-28 23:39:21

围绕天价学区房展开,以白领阶层对教育的观点作出深刻挖苦,写出教育制度和社会风气的各种乱象,还有买房卖房的猫腻。挺真实的,像近几年印度电影的现实题材。只是剧情太“情节剧”和戏剧化,总觉得故事走向是被副教授的自寻烦恼牵着走的,他最后的觉醒处理也有点太唐突。

刘在石的妈妈粉

2019-06-26 16:47:53

魔幻现实主义,“现实”立足于政策,政策又滋生出“魔幻”。讲述当下中国家庭为了孩子争取学区房的各种荒诞行径,剧本非常好,冲突不断,节奏紧凑。 问题当然也很明显,尤其是导演,手持镜头很难受,部分意义不明,演员的演技偶尔也很尴尬。但这一切稚嫩的缺点在良心的剧本与中国现实电影的意义,甚至当下中国电影的境况加成下,都无谓计较了…… 起跑线是什么?赢在起跑线真的那么重要吗?学区房真的那么重要吗?倾家荡产换来学区房就能让孩子幸福吗? 除了对教育体制、学区房政策引起的各种压力与癫狂作阐述外,还适当卷起教师行业贿赂、师生恋、婚姻矛盾的波浪,“有机”混杂在买房与卖房的矛盾中,压力仿佛一堵墙向观众撞过来。 最后记录的采访颇让人动容,升华了主题。 初看海报和名字还以为是烂片,点映后被意外打脸。编导真的很有心,支持~

翻番

2019-06-28 12:29:49

观感和心理上都很难受啊。冲突堆太多,制作很糙,演员从头到尾急匆匆,看着很烦躁… 里面的演员一个也不喜欢,更不能接受让小孩扮演成这种很听话然后一直企图卖萌的样子。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