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山的那一边》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Ma Jolie

2020-07-09 12:17:00

这部名义上是“Life as a Fatal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的"Supplement"的影片与它完全同样耀眼,宛如相互追逐的阴阳两极。https://mubi.com/films/the-supplement?utm_campaign=player_overlay

林小寒

2009-05-17 10:19:24

这部比较容易follow,两部必须得一块儿看,末尾的小改动很有意思。东欧导演对灵与肉,自由和选择,生命和死亡的追问总是极富气质的

脑子白腔荡骨鹅

2011-07-22 17:04:51

个人对这部稍微感动一点……

假驴

2019-05-06 22:01:51

必定将《生命宛如致命恶疾》和《爱在山的那一边》放在一起写观感。 《生命》写死。一位正在死亡的死亡医生。遭遇衰老、绝症、希望、死亡的过程。 期间,他认识了两位年轻正在爱着的男女(《爱》的男女主)。期间,他给了病临死亡的儿子和无以为靠的母亲足够的安定。 《爱》写生。不是生产的生。是生命的生,是爱的生,是男孩即将成年,面对责任,面对社会,面对爱人,如何迈出有知的一步的生。 期间,他们认识了一位睿智幽默的老医生。他们经历了自我的问白,感情的分开,独面的痛苦,老人的死亡的过程。 最后,老人死去,男女生来,热爱平常,“最重要的还是日常生活”。

薄雾微光

2020-08-26 15:33:05

与《生》的沉郁基调相比,显然,《爱》在沉郁之中有了开阔的生气。这是青春的蓬蓬勃勃。 想起菲利普质问弟弟说过的,不要快乐就叫失去吗。当然,人活着不快乐,难道不就是失去吗。谈情说爱,却不能与对方分享甜蜜,那还叫恋人吗。

他的声音和房间

2020-03-01 20:45:50

一段医学生因为对生命的质疑而寻找上帝的旅程——但这段旅程全程由对话完成,他的痛苦、彷徨、犹疑、对地狱的体验、对日常的体认完全出自一张嘴,看不到行动,也看不到画面。这是一趟虚假的旅程,既没有往上帝走近一步,也没有真正回归生活(即使最后以做爱的镜头结束)。而且完全浪费了医学生这一身份,想象拉斯·冯·提尔可以在科学和宗教之间做怎样的辩论;也浪费了医学生兼职的演员身份,想象费里尼可以在虚构和宗教之间做怎样的结合。

Antosha

2014-08-28 00:09:48

很有趣的构想,和生命宛若恶疾共用许多场景。上一部先入为主,这部剪辑稍显突兀。

LoudCrazyHeart

2017-04-05 23:34:08

一直探寻内心与精神上的问题,同时有兄长、女友、医生朋友和牧师帮助,要不然年轻人探寻自我价值的道路能持续多久。谈及本身才是根源。

water

2013-07-05 20:51:00

「我想找一条生活之道。」以为答案在极限,这个心情完全懂。极限是群体发展的希望,却往往是个体生命的终结,结果越是追求天堂就越是掉进地狱。试过了地狱的滋味想珍惜日常生活,又可以为日常生活牺牲多少呢?这部结尾课堂上Filip是主动走下来的

懒画眉

2010-10-31 18:50:05

让我们讨论敏感、脆弱、风雨飘摇的船以及令我们头破血流的石头,并且不认为它是狭小的原地打圈的话题。

洪都无限

2012-06-24 22:39:35

最爱的电影,今晚领教到了。关于生命旅程、信仰、痛苦、怀疑、爱与责任、死亡和重生的杰作

Augers

2017-06-22 00:54:46

1.《生命宛如致命恶疾》和《爱在山的那一边》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贴合不同的主题2.面对死亡的年轻人选择退缩,将自己的生命空间处于压抑和折磨中,非但不是一种病态,反而是畏惧心理的诉求.且行且悟日常生活最重要3.群山永恒母题,山坡作合较《蓝》之空灵神韵更传达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