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旅客

旅客》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Muyan

2011-04-04 04:10:25

小孩偷钱成功赶在最后一刻坐上去德黑兰的汽车后那满脸疲惫又轻松 又有汗的那个猴样 我爱死了~~~70年代拍出这个结尾 很棒啦~~

BIG J

2020-04-25 22:17:33

服了,后劲太大,醉了阿巴斯从处女作就开始玩后劲,一直玩到《如沐爱河》,妈的我太吃这套了,不行了不行了儿童片是表象,潜文本出色,一直造势造势,追欲望追欲望,终于到了跟前,尼玛直接荒诞了,梦了,空了,达了。最后的几场戏叠合起来,核爆一样~~~

何阿嵐

2011-01-14 11:35:31

追求一些大人眼中的小事,在阿巴斯的鏡頭下彷彿有新的體驗,小孩的每個經歷和等待,每個思維如此值得關注,還有那些在孩子身邊出現的人物,那管是剎那間的感情,阿巴斯也一一捉緊著

Mr.Graceless

2018-02-10 22:09:38

最后镜头拉远,只剩下空旷的球场与奔跑的背影,觉得阿巴斯仿佛有点残忍,不愿意实现孩子「一根筋」的梦想。但转念一想,即使没有实现梦想,追逐梦想的过程也足以被孩子铭记:大巴上的夜空,午后的草坪,都会成为珍贵的记忆。(阿巴斯对业余演员的指导太厉害了,贾科长估计偷师不少。)

嘟嘟熊之父

2020-05-19 15:04:34

关于时间的骤停与快转、复刻与延长、遗失与铭记。阿巴斯对时间有如神迹般的掌控,不源于精巧地提炼其哲学之力,而恰恰源自其忠实到近乎笨拙的观察。一双透亮的眼睛,一颗赤诚的心,足矣。

布列锡

2021-02-28 18:38:40

筹路费(数学实践);问询路程(社会实践);变卖球门(经济学实践);拍照创收(创业实践);看足球赛(社会运动实践),这样的童年简直完美。此外,阿巴斯如此“准确”,每一帧都充满魔性,任何进入画框的元素都充满奇妙的组合效果。

✘.

2020-08-31 23:48:32

打破电影,浸入生活,都听说过方法派体验派演员,阿巴斯则从最开始的处女作长片《过客》和短片《面包与小巷》就让我们当了一回“体验派”观众。 把球迷换影迷的话,这份小执着,大家是不是似曾相识?★★★★/8.7

btr

2017-01-30 23:41:18

(The Traveler)没有胶卷的摄影,一场没有看成的足球。现实vs.想象/梦境、发生vs.留白在阿巴斯的处女作里就已可寻。

TWY

2020-05-22 22:39:34

借着孩子的视角,阿巴斯的第一部长片似乎已经轻易地讲述了电影的叙事史:故事从围绕着金钱与单一目标的线性运动开始,但在这看似简单粗暴的情节中,有些动人的时刻意外出现了,幻化成旧相机中无法洗印但令人难忘的一张张面孔;而当我们向着未来前进,在最终抵达心中的殿堂时,却只能是游荡于梦境中,将所谓的“结局”化为无言的幻想。

有心打扰

2014-02-12 00:01:04

1.儿童时代萌发的一场追梦,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困难,在离梦想仅是3个小时的距离,却被三个梦魇夺去,心情是一座枯败的荒城。此去经年的人生轨迹,将是不能磨灭的伤痛烙印;2.阿巴斯对于儿童世界实乃一位伟大的操盘手,从心理和眼神流露。

[Deleted]

2019-08-02 14:01:12

IFC Abbas Kiarostami回顾展,阿巴斯首部剧情片,主题是孩子身上掩盖不住对足球的向往和执着,这便是生活中热情和行动的原动力;看过这部之后,突然意识到之后所有Kanoon系列电影、甚至Koker系列中,都会有一个“遗忘”的小环节,这也算孩子天性之一,只是这最叛逆的行为真的受到“遗忘”的惩罚;(另待求证,根据阿巴斯的自述,the Traveler创作灵感源自一部关于孩子渴望欣赏斗牛的电影,是否是De barro y oro (1966) ?)

阿树

2013-02-07 00:11:45

很多年以后,我一定会记得那个炎热的午后,我在偌大而空无一人的操场上,见证过我自己的青春。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