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旅客

旅客》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是书生

2016-09-27 18:33:21

长篇处女座简直棒呆,和以前看过的这类题材电影不一样,既不像我们所熟知的儿童类型伊朗电影澄净温情,也不像四百击或者小孩与鹰那种怅然若失,总有场景能让人忍俊不禁,而结果偏偏是黄粱一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喜欢。不愧是阿巴斯惹

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

2020-04-14 10:44:20

金草莓:《永远的三丁目夕阳》里陪淳之介寻母未果的一平,在夜幕降临的陌生街头拆开妈妈叮嘱“危急时才能拆开”的平安符,用里面的钱坐电车回家;但阿巴斯镜头下的卡齐姆却只能靠偷母亲的钱去观看球赛。好喜欢伊始母亲问父亲拿生活费时卡齐姆落在手镯、花瓶一切有价值物品上的目光,结局虽然“残忍”,却让人无法对这个顽劣的男孩幸灾乐祸。那梦境充满焦虑、快乐与恐惧,像是对过往和未来真实的无限放大。即便没有字幕,你也能透过阿巴斯的镜头去感受这个冒险少年的故事。

貓頭一

2012-12-31 02:26:00

看过的第三部伊朗电影,和它的缘分来自于高中时在某本书还是杂志上看到的剧情简介。片名和其作出自阿巴斯是今年才知道的。叛逆聪明的孩子一意孤行,最终沦为过客。与《四百击》一样经典的处女作。

Viow

2012-07-10 16:41:34

像天朝、波斯国这样的地方,童年不是事精儿大了就不怎么像人了。

UrthónaD'Mors

2011-01-14 19:48:22

但每个人都有他们的青春岁月,如同影片中的小男孩一样,有烦恼有困惑有时甚至满含对这个世界的绝望,虽然这些都会过去。 ps小清新相機

吃查3000

2021-07-10 23:07:51

四百击,奔跑是一种状态。成年人的世界太过困难,你无法向上对话。德黑兰体育场外的绝望犹如偷自行车的人结尾散场人流中现实的残酷,而赛场声伴着的梦乡更是清醒后无法自拔的深渊。如此空间的展开往美好的方向发展,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Eco

2017-05-17 17:28:51

四星半。拍片指南;童年;处女作;开篇踢球与坐马车部分很惊艳。 阿巴斯浓浓的人文关怀在早期还未显露,《随风而逝》像是修改过后的散文,而《过客》像是还未雕琢的原稿,一块饱含黑白颗粒的璞玉,到了《樱桃的滋味》则是大师气质完全绽放。

德卡的羊

2021-03-09 20:05:26

80/100,是更注重局部的阿巴斯电影,因而动作更坚定,目光更澄明。一点点法国新浪潮气质点缀在孩童游荡的镜头间,却又能大象无形地藏匿梦幻。

狄飞惊

2013-06-06 20:52:58

这种温情加辛酸的“一根筋”模式,阿巴斯后来都编给别的人去导了。结尾的梦不要,会更纯粹些。

Kassy

2020-03-26 22:56:12

在德黑兰都应该做什么?空旷体育场里攀爬,游泳馆外逡巡,草地上午睡,做了一个可怕的梦,害怕得要逃走了。小小少年,小小烦忧。

左胸上的吸盘

2021-02-26 02:30:09

勉强及格。阿巴斯早期的剧作更好一些。乡村足球少年想方设法去德黑兰看球记。前半段有很多有趣的设计,说了要去德黑兰看球,于是老师在课堂上就讲心脏;男孩坑蒙拐骗筹集路费和球票钱,他的朋友考他的单词就都跟他做的事挨得上。拿起照相机就敢假装给人拍照骗钱,这个小演员总是近乎没有表情,身体语言也控制在一些小动作上,显出阿巴斯对剧作以及整体制作上的自信。构图也挺有趣,虽以近景为主,但光线和构图把质感营造的很好,尤其男孩夜里逃家出发那场,左侧是他从阳台的栏杆钻出来,木料和土墙清晰可见,而右侧浓黑的夜色里,有个小小的圆月亮。买邮票筹钱等设计也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去德黑兰之后的戏跑偏了,客车行驶和售票处的段落被刻意拉长,这可能是比对男孩在首都的无力,以及憋到最后一刻才用了全景渲染男孩错过比赛的失落,这手法俗气了

憨大仁

2011-10-06 01:22:03

看着这部电影就想起了小时候为了一件玩具在街上赖着不走大哭大闹的执着场面,小朋友的愿望总是很单纯~~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