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心中天网岛

心中天网岛》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29”条评论

影迷点评

灰色幽默

2021-06-13 17:42:10

日本新浪潮,成功的形式主义美学范例,用木偶剧的形式做成了戏中戏。岩下志麻一人分饰两角,台词功力拉满,人物情绪、戏剧转折甚至几个喜剧点都轻松把握。整部电影做的最好的喜剧效果,电影院看感受更深,男主藏在被子里哭、哥哥数保证书还有最后剃头发都做成了名场面。出来才发现男主不是那个很有精神的平田一郎么。7.5

Connie

2007-04-11 11:48:53

岩下志麻我幾乎認不出來了.....故事上來論,紙屋小春之死再怎麽壯烈決絕也還是婚外情罷了,我始終沒有辦法感同身受

Annihilator

2021-06-19 00:52:41

和表现主义电影一样,表现性极强的布景奇观对于片中的现实来说是一种僭越,但并不向内影响故事和人物,而是纯粹面对观众目光的视觉修辞。不过表现主义电影通常使观众察觉不到“表现”工具背后的实体,布景只是一种绘画式的夸张化的虚拟背景板,而筱田正浩借用净琉璃的艺术形式所设计出的活动布景装置和黑衣人则具有强烈地物理性和在场感,更加超验。而铃木清顺的电影则更进一步,布景的装置逻辑持续向其余部分渗透,不只是人物所在的空间,甚至人物自身及其动作都被解构为表现主义奇观。这绝不仅仅是对舞台艺术手法的临摹,它们通常和镜语相结合,形成一种特别的、完备的“场面调度”体系。SIFF2021第34场。

Virgil

2021-06-13 18:19:52

20210613 SIFF No.4|其实活泼的地方还蛮多,同场的女性观众笑得很厉害哈哈哈哈。喜欢黑衣人的设置,一出场就强加存在感逼人从演员表演里脱离出来。片头和编剧的电话里说最后殉情部分“胡乱写些台词”,看到片尾“和尚尼姑”啥的想想确实有点乱来 :D

桃桃林林

2011-08-14 11:00:50

特意加上黑衣人,突显真人净琉璃的感觉。光与舞台,处处形式感。

小A

2013-03-12 20:46:31

9 从准备工作开始,把歌舞伎的一整套东西搬到镜头前,拍成一部很牛的实验电影。故事很扎实,镜头很考究,然后篠田正浩在歌舞伎传统的黑衣人上做文章,这已经不仅仅是“离间”了,黑衣人出现的时机、人数、站位等等都很值得玩味,几乎成为电影里一组很重要的配角。

楚辛

2012-03-11 21:52:11

无处不见的黑衣人形同鬼魅,时刻牵动着无形的命运之线——从人形净琉璃到这部风格化极强的半舞台剧电影,构成了一语双关的绝佳隐喻。结尾殉情一段拍的惊心动魄,加上武满彻鬼泣般的音乐,渲染出日本电影独有的病态之美。

圆首的秘书

2021-06-14 22:41:27

取材净琉璃,改编成话剧,其实是电影;既是仪式的,也是假定的,还是Mise-en-scène的。决定殉情后的大段挣扎真的很棒,关于死亡形式的纠结,未尝不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博弈;慢慢走入实景的过程,也是慢慢走向电影的过程。没想到武满彻对新浪潮介入这么深,是时候好好研究一下这个人了。ATG作品,助导是小栗康平。

盲市

2021-06-13 17:31:10

【第二十四届上影节】实验性让殉情场面呈现出谋杀意味

空思

2010-10-31 10:18:47

林黛玉教香菱学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以词害意“。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形式掩盖了内容,很多时候注意力都被黑衣人所吸引而忽略了剧情本身。当然电影是很COOL的,岩下志麻分饰两角非常棒。

艾弗砷

2017-05-22 13:01:33

改编近松的文乐,一再用间离手法阻止观众移情,为的是展现殉情这种美的形式的完成,而非生命凋零的哀伤。

鬼腳七

2013-04-07 21:27:49

可以理解为变形的木偶剧,而黑衣人/木偶操作者的出现其实也就是制造间离感,这种设计此前之后很多人都用过。当然这种刻意营造的舞台感和陌生化效果其实更大程度上是有所保留的,并没有过度发挥。岩下志麻分饰两角,还是艺伎的角色略胜一筹。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