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孩与鹰

小孩与鹰》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29”条评论

影迷点评

居无间

2019-01-05 21:19:25

4.5。可以看做一部教育电影,最后指向生活的无望。批判的立场很明显,构建了“成人-小孩”与“小孩-鹰”的参照组,影片也由此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前者写实、严酷,后者诗意、空灵。大多数成年人是暴君式的,拒绝与孩子沟通,他们之间的相处令人不寒而栗或者带来色彩浓重的黑色幽默(布满了伤痕的笑声)。唯一一个试图沟通的数学老师进入了小孩的世界,也成了他的学生,此处的身份互换达到了反讽的顶峰。视听语言比较平实,力求精准呈现人与人、人与鹰的真实状态。孩子偷鹰那场戏很惊艳,开始画面一直压着阴郁的调性,直至到了鹰巢,镜头不断上仰,撕开了亮光。

艾晨

2019-01-05 17:48:32

英伦大师展它让我这么看着,就已经是一种恩赐了。

大密度蓝

2018-10-05 21:48:32

卡士柏终于有机会讲他的凯斯,他越讲越流畅越讲越兴奋,好像脱离了他的所有苦闷。他懂他的鹰,也有离开它的心理预期,但决不是以被哥哥赌气杀死的形式。可结局就是这样发生,卡士柏还有那样开心的机会吗。

侯二六

2008-06-14 13:16:53

偏向紀實的沉重風格,在2006年金馬影展讓當時飽受打工跟出路困擾的我昏昏欲睡。重新看這部電影,不再覺得比利課堂上敘述養鷹經驗的獨白是那樣冗長,反倒很訝異David Bradley唸起來那樣流暢。經過那堂課,原先矮小不起眼的他成為全班矚目的焦點,然而……全文:http://hou26.org/zeta/children03.htmd

深邃

2019-01-05 19:02:04

@英伦大师展 发现肯洛奇对他现实主义的故事只是展示而不去评价,这个自然平淡的结局表现的尤为明显。其实从踢球那场戏(这场戏估计可以成为我的年度观影时刻之一)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过了五十年也并没有什么改变。除了偷牛奶和街上跟拍以外,卡斯帕在就业办公室的对白也极像安托万的最后一场对话戏,可能在肯洛奇看来,就业中心和少年管教所也能形成一种互文吧。最爱卡斯帕在讲台上讲述养鹰的那场戏,孩子说到自己喜爱的事情的时候眼睛里是会慢慢有光的。

姑苏上炕

2017-10-07 15:06:38

奔跑和自由是童年最高的向往。想起小时候也养过一只大鸟的幼雏,每次放学都会飞奔到家给它喂食,它驯化后,每次飞出去自己又会飞回来。有一次自己混蛋小鸟饿死在巢里,那是整个童年最伤心的一段记忆,仿佛失去一切。

五色全味

2011-06-19 22:08:44

傑作!!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看不見的

Dear deer

2019-01-06 00:43:08

来自底层生活的粗粝一瞥,纪录片式的拍摄和不加操演的演员表现,凌厉地、尖锐地丝毫不带任何滤镜所呈现,在真实“fact”和虚构“fiction”之间选择了一种更为自然主义的写实,卡斯帕肮脏、狼狈、讨人嫌的背后,站着高大面底层和矿区家庭几代不可回避又无法突破的阶层壁垒。相较于几十年后的布莱克力度更加深刻。男孩与鹰的关系,是唯一寄托希望的部分,关于鹰从来都骄傲不可驯服的阐述适用于人性千百年来受规训与惩罚而禁锢的肉体与魂灵。

起床,吃饭

2016-01-23 19:35:50

看到自己少年时的影子。影帝级表演。

Connie

2007-04-30 00:03:23

Ken Loach假如沿這路子走下去也不錯,至少比較能迎合我的美學..........被禁錮的再去禁錮人(鷹),相當於被壓迫的再去壓迫人,其實你也可以理解成阿Q精神.....

57

2016-06-19 14:43:55

理解了工人阶级在家庭和社会结构里的位置,也就理解了小孩为什么要训雏鹰。历史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又统一了,个体拯救和集体方案一样困难。最近不适合看文学和艺术,太理性了拿不出感情。

之晨

2016-07-22 01:35:25

童年时代,本因无虑。家暴欺凌,孤单叛逆。雏鹰相伴,欢乐嬉戏。驯鹰讲解,神采奕奕。老师鼓励,重燃活力。老哥暴戾,希望折翼。亲葬挚爱,童年远去。社会牢笼,将孩囚禁。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