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过客

过客》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思路乐

2019-09-23 21:58:08

【B-】逃离,抽离与失离;幻像,假象与影像。最后七分钟长镜头着实厉害,个人猜测应该是在铁栏上做了手脚才能让摄影机穿过,完成如此的视角转换。

你所期望的永遠

2018-07-02 11:07:51

以洛克为中心,围绕他的一段经历展开叙述,在看似平淡的人物行动中发掘背后的深层涵义。影片前半段充满戏剧性后半段则更为现实化,洛克与死者互换身份,成为了自己人生中的过客,成为了死者家属陌生的过客。最后的长镜头颇具讽喻,我们不断前行,等到终于挣脱了牢笼的禁锢,回头一看,一切都结束了。

CHRIS

2014-05-17 21:25:09

尤其绝望。存在主义大师在此片中提出另一个命题——成为他人。片中的这个故事即便用来做类型化的开掘,依然可以很有价值。我觉得片子所要表达的大意就在结尾洛克所说的那个“瞎子复明又自杀”的故事中。尾声处的长镜头调度着实精彩。

Zola

2013-01-20 15:19:55

对于镜头的把握,安东尼奥尼不亚于任何一位同级别的大师,特别是对同一事物或地点的反复描述,比如在沙漠那段表现得很明显,这个绝活在他后期的短片米开朗基罗的凝视里有较为具体的描述,男主角死的时候那个完美的长镜头。

谋杀游戏机

2012-11-01 19:27:52

经过三个月的旁听学习,安东短片处女作讲一位演员饰演的两女人之间的故事,她们常出现在同一镜头中,随后定机位镜头遮盖+剪辑在《过客》中继续上演。摇镜头的不同时空建构,片尾探出铁窗的7分钟长镜头,悄无声息的二度死亡,yes与no,存在与虚无。蓝色墙壁,高迪建筑,大漠异邦。

seamouse

2017-04-13 22:06:55

从西非到慕尼黑,从伦敦到巴塞罗那,最后完成一次西班牙公路冒险旅行片。没想到1975年的米兰公寓还能住普通居民,女人们在阳台晾衣,也不知从哪年开始被世遗后开始清场成为景点的。更换身份成军火商的记者,想和偶遇的女人定居到直布罗陀,遍寻不到联络人,在被追击中,又决定从阿尔梅里亚过海到丹吉尔

冬寂網路

2017-06-16 20:31:48

它借用希区柯克“错误的身份”语境,却是这三部英语片中最安东尼奥尼的作品,与希氏有别,《过》的身份置换是主体主动的自我放逐,来源内心“成为别人”获得自由的诉求。此外,导演对于无关的事物予以关注。结尾长镜头:世界本身即丑陋的荒原,每个人皆为荒原中行走呼喊的过客,脱离身份,亦要承受荒诞

阿廖沙

2009-01-11 00:04:18

70年代的巴塞罗那。闷骚。谋杀都无声息。摄影很赞。喜欢电影里的景致和温顺的女人。威信很强大 28种字幕。

德卡的羊

2019-02-08 17:10:44

89/100,与60年代的安东尼奥尼相比,抛弃了诸多夺目的视听要素,情绪只有冷漠,变得更加虚无迷离,虽然依旧是在讨论爱情,但真实感无疑是缺席的,世界更像是精神世界。本片最有趣的无疑是结尾的长镜头,通过窗户为界点,完成了主观视角与客观视角的转换,诉说“过客”本质,疏离到了极致。

梅子

2019-02-10 22:08:51

去直布罗陀当服务生到四十岁重见光明的瞎子,在心里大哭。目前看过的安东尼奥尼电影里面的情感和状态最最贴近真实生活感受的一部,这才是现实主义吧,真牛逼。仿佛找到了我心目中的完美电影。

李可笑

2013-04-05 19:19:30

在我内心深处怀有一种极端的、神秘的、强烈而持续的厌烦,使我无法喜欢任何东西,并窒息了我的灵魂。这种厌烦毫无来由就会再次出现,恰似溺死的狗,尽管它们脖子上系着石头,它们浮肿的尸体还是浮出水面。——福楼拜

余小岛

2017-04-13 21:40:38

北影节惊喜之作。电影提及的所有命题都直击内心。身份的交换和丢失,逃离过往的生活,每分每秒的偶遇都非常迷人。。。片尾的那个长镜头简直牛逼惨了,继《惊魂记》那个花洒镜头之后又有个必问的问题了:镜头是怎么穿过那扇窗户的。。。。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