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Aki

2025-10-18 16:42:53

疯得很彻底,用三条人命换来的工作只会逐渐失去听力,不再有机会听到女儿的大提琴声

亵渎电影

2025-11-21 01:35:32

感觉朴赞郁的电影可以分为“寄生虫”之前和“寄生虫”之后,这部相比《分手的决心》,拍得更加松弛,节奏处理朝着古怪的黑色喜剧发力,但还是属于高概念的范畴。他只用了《斧头》里杀死竞争对手的设定,故事其实是架空的,不论职场和杀人都服务于这个设定,逻辑上容易被诟病。如果你看电影的点不在故事,而是视听技巧,那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还是极品,特别是最后半小时的剪辑点和蒙太奇处理,这个世界上只要朴赞郁可以做到。

电影已死

2025-11-20 09:30:18

虽然在杀人过程里下了大篇幅大功夫,但弱化杀人动机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漏洞,再加上刻意设定的因警方调查的偏离而阴差阳错地摆脱了嫌疑的桥段,让影片尽管黑色幽默的调性到位,电影技法成熟,但也不能让人忽视它文本上的扁平,还有情感和动机逻辑上说服力的不足。 有人说这部本质上是反《寄生虫》的,确实是这样的,但它不及《寄生虫》优异,甚至某些地方可能都比不上导演前作《分手的决心》。

栗子酱

2025-08-30 08:49:56

- Venezia82-主竞赛 植物作为纸张的耗材,需要杀死三个(夫妻、父子、同事)自己(恐惧)。在延续《分手的决心》里对中年男性焦虑关注的基础上,更垂直地倒向阶级跌落与失业焦虑,铺陈大量类型元素、符号与硬设定,看起来是对前作的一次社会寓言方向上的升级。可惜平衡稍差,堆积的情绪没有出口,一些符号与设定有硬塞之嫌,寓言抵达的深度也欠佳。

酱桑

2025-11-20 22:35:17

【3】全员弱智。朴赞郁哪里找来这么多精神病人物的?逻辑,设定以及对社会的观察没有一处是站得住脚的。没有任何的打工经验,就把打工人的失业,精神与家庭状态牵强设定为必须要杀人?甚至所遇到的每个无辜,无关的人都变成了神经病?为了精致而硬凹做作,在视听,转场下足功夫,只是好看的花拳绣腿,完全不顾剧本和核心逻辑。一部既满足了导演对“视听”的变态欲,而又充分满足了西方对亚洲刻板偏见Racist就是“失业无条件发疯”的现象。这种拙劣,恶心的表达方式,简直把《分手的决心》衬托的更为牛逼。亚洲人的惨逼,西方人的狂欢,看完更能明白《寄生虫》,其实是艺术品。

twinky

2025-08-29 19:41:38

masterpiece. hilarious and profound. (片尾第一行: dedicated to Costa-Gavras)

蓝河的风儿

2025-09-28 15:37:51

这都什么和什么,大失所望。朴赞郁牌开心麻花,内容做成净版,结尾来张“字幕”,李秉宪孙艺珍换成沈腾马丽,就和《抓娃娃》《西虹市首富》差不多了。浮夸调色、样板间装潢和过犹不及的油腻运镜满天飞。第一次行动那个双线对照平行剪辑做得还蛮好的,第二次、第三次行动完全编不出东西来了,继续搁那儿水时长。虽然是喜剧吧,可以有大量粗糙不讲逻辑的剧情bug,但最后就这么瞒天过海平淡结束也太无趣了,讽刺力度根本没到位。意淫一个失业的中产靠干掉竞争对手获得工作真的触及了现实的1%吗?诶呦喂,走出电影院刷点小红书各种焦虑帖子就知道这电影有多虚假和无意义了。威尼斯0奖实至名归。

李先生

2025-10-26 15:56:23

经济下行期,供一座大房子,养一个漂亮老婆、一儿一女和两只狗,是件很难的事情。电影里用沾满鲜血的方式保卫了一家人的现代生活。而在现实里,是美团和滴滴兜底了这一切。

龙石岛私生子

2025-09-24 19:36:27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韩国故事啊、这是一个美国故事,批皮的怪异感嫁接到熟悉的韩国背景中其实有些水土不服,看着非常别扭

Enlightening

2025-09-06 05:49:58

TIFF25 可以刷抖音短视频看的东西为什么要让我坐两个半小时(甚至可以直接报出几个拍过类似剧情和风格的号:鬼哥,陈翔六点半….)不是只要荒诞喜剧黑色幽默了物质基础(作为任何批判意识的必要条件)都可以随意生造——造纸厂蓝领工人通通住独栋豪宅大院却因失业陷入极致焦虑——要是把角色行业改为以博士学位为门槛、非升即走的学术界,这个no other choice的心态和逐个谋杀竞争者的行为还有基本的可读性,目前只能看出朴赞郁对劳动剥削和AI时代失业问题的关心远不及顺直中年男的婚姻危机和性焦虑罢了。

Ackman

2025-09-03 19:25:07

锋利感更多依赖“幽默”找出口,而不是文本本身,这种处理容易变成une satire consommable——一种姿态化的批判,与奉俊昊截然相反的是《寄生虫》在喜剧走向悲剧的螺旋:轻巧、精准、步步为营,最终导向暴力爆裂。它让观众在熟悉的现实逻辑里慢慢被推到不可控的极端;而《无可奈何》作为非线性拼贴,它过于信任设计(幻觉化的现实)让阶级处于抽象化的解释,再也找不回曾经《小姐》在叙事中人物互相操纵、互相欺骗,但最终仍然在彼此的身体与激情中获得的生命自主性。

饮歌

2025-09-06 04:53:03

非常朴赞郁。他用一连串黑色幽默包裹着当下最常见的社会问题,又让主角以近乎偏执的方式,走完一个极端而必然的故事。他设定主角从事“造纸”——这个在数字化时代早已边缘化的行业,本身就充满隐喻:一个过时的工种、一种挣扎的生活方式,在新时代里被挤压、被淘汰,直至走投无路。“无可奈何”的不只是主角,还有这个时代本身。当下的困境,只是下一次“无可奈何”的前奏。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