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幽国车站

幽国车站》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全面回忆

2014-09-23 21:27:04

一部相当另类的鬼片。虽然有点絮叨和故弄玄虚,但所获得的启示足够振聋发聩,因为世上无几人活到生命终点扪心自问过自己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就像观影以后有人会问奥诺夫为什么自杀,那我会反问世人你为什么这么苟活。面对死亡总会拷问自己为什么而死,而活着却若行尸走肉不闻不问。

巴伐利亞酒神

2015-09-23 19:44:25

当年买这张D5的时候波兰斯基的《钢琴家》刚刚获奖,D版商也把这片宣传成了波兰斯基的作品。今天看了才赫然发现导演其实是另一名导托纳多雷,而波兰斯基只是作为主演(当然演技也是杠杠的)。片子一遍就看懂了,到最后那段险些泪奔。总结下便是:一曲献给孤独作家的心灵挽歌。

火娃

2019-07-27 02:56:52

7/10。托纳多雷真正想表现的是自我精神的认知,奥诺雷缜密而清晰的表述能力完全有资格成为作家,但他宁愿做精神上狼狈的流浪汉,孤儿院的苦难、抄袭与名利的压力,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巨大落差成为奥诺雷堕落的借口:依靠酗酒寻找片刻安宁,不敢从写作中探索生命意义,终于活不下去,刮掉胡子、拿出手枪来挣脱自我的伪装,开始审视本我的存在。雨的意象引人注目,开头雨夜狂奔后随着奥诺雷暴躁的言辞躲闪,警局里漏雨越来越多,直到奥诺雷认清自杀的现实正视本我,窗外放晴,探长的神态变得和蔼,命令解开手铐应许奥诺雷打那通一直想打的电话,这意味着雨的精神洗礼结束,自我与本我做最后的通话告别,注视着新来的亡魂,踏上通往天国的车。奈何桥的接引人不像孟婆一样叫死者忘却过去,反而用盘问引导死者接受过去,这种神话设定就是体现东西文化的差别吧。

非魚

2021-06-11 17:31:17

24届上影节打卡~ 梅雨季跑酷转场~大概剧情不够好莱坞,让坐我旁边的俩菇凉看睡着了…

与碟私奔

2019-11-25 13:55:00

大雨滂沱最是犯罪的经典剧情背景,而这部电影展开的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和作家的粉丝探长,你来我往,唇枪舌剑,電影张力十足,居然就在一间“屋漏偏逢连夜雨”的逼仄时空里,而所有的好天气和其他角色都在二人的假设和回忆里穿插进行,几乎和我们熟悉的导演风格大相径庭,没有了莫里康内的電影音乐,没有了我们熟悉的喜剧或者大师的出色情色的叙述,只有所谓的罪犯与审问者的针锋相对,喋喋不休。電影应该也是非常“烧脑”,稍不注意就会跟着画面感觉“误入歧途”,到底是不是雨夜杀人,那就打开電影看仔细吧,所谓“幽国车站”也只是一句台词,真的不是中心的关键。

冰红深蓝

2021-06-13 01:29:29

【SIFF新衡山】表面环境(幽森、压抑的密闭空间)很有波兰斯基气调,而思想内核又似是枝裕和[下一站,天国]——逝者对过往自我的回溯、探寻与拷问。只是后者温润柔美,本片则足够阴郁,时而暴烈,全程笼罩在劲风冷雨的暗夜氛围之中,及至最后(找回记忆,与自我和解)才兀自破晓,雨过天晴。豆瓣长评中至少有两个误区:1.温牛奶与孟婆汤并不相似,因男主没喝却记忆紊乱失却,审讯过程即整理与唤起记忆;2.疾速闪过的过往蒙太奇,非整个人生,而是仅有与宝拉的短暂相处不断复现驻留于心。作者与读者关系问题(尤其是读者应如何看待作者及其作品)亦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如:采访常常毫无意义,只是在重复提问与回答早已知晓的;作家生平与自传信息有不少都可由其自主虚构演绎;被人津津乐道的作品,有些来自作者在腹泻蹲马桶时产生的灵感。(8.3/10)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