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对妹妹就像klara对josie一样,始终像个太阳照亮着对方,全家人在杨倒下之前也像josie的家里疏离又互相误解,是不是只有机器人才能付出无私不求回报的爱?是不是只有机器人才能接受自己虚无的事实?because its not programmed? 后半段的处理是griefing中的宁静,流动的光影、细小的错位和重复的话语带着有一种细腻和温柔,还有充满遗憾的时差,剧情是精简的但也很好代入情绪,忍不住和不停发呆的主角们一起回味和思考杨的存在,比起klara的结局,杨的回忆和爱把身边的人又拉在一起,好像是杨唤醒了他们的爱一样,the rest of the world calls it butterfly, 回忆像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茶,因为是一整片的森林
75/100 Sundance2022 有一些被过于精心设计的自然主义方法,不过设定在后人类主义的半未来跨文化家庭倒也自然了一些。将一些对于文化身份的讨论明确地、机械地植入比较人工的树枝里,跨文化已成为美国的日常(more than a few fun facts)。记忆的实体、倒带的图像,其实也是电影的本体。在车内读取记忆是一种太空漫游。前半段比较多在静止镜头之间进行剪辑,然而随着后半段更多地关注记忆和过去,它变得具有更多的手持和POV,也更高频地远离“现在”的形式,这是可控性的下降与对主观性的明确,于是最后又开始提及私人图像与公共图像之间的关系了。
《克拉拉与太阳》的另一面,成为一个机器人的幸运来自在死后被学习和认知,记忆的永存使生命永存。唯独不是很喜欢decitate to a certain nationality这一点,I mean, what for? 无论是文化身份还是政治身份都没看出太大的必要性。记忆的画面呈现令人惊叹。大提琴版盛夏的果实(就是莫文蔚那首)一出来太动人了,Meyna Co写的旋律非常不俗。
xiaoyaah
2022-03-08 08: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