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daangel

2012-12-26 15:34:53

你以为你敢知道二加二等于几?如果这真是19世纪就写出来的剧本,那么它碉堡了。纳粹、苏联、文革,红色高棉皆在此中。

鬼腳七

2011-10-25 21:22:09

1984年拍的1984,政治意味浓厚,甚至可以说,太浓厚了。约翰赫特表现十二分适合这个片子,反而是某些情节处理难以认同。三星半。

fake

2011-06-04 22:07:21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唱一曲忠诚的赞歌~~ ←←←←左边是我那天看的时候的点评,然后刚刚看到的时候左边的点评没了居然,,6.7日再次标注...

没有枪的牛仔

2020-05-12 23:44:25

很多年前看《1984》就觉得讨厌,讨厌这样的故事,更多的是讨厌里面所描绘的世界,如今看到这部电影,书中描绘的世界具象化呈现在你眼前,那种讨厌只增不减。再联系到最近两年的事,这种讨厌开始演变成呕吐。

五月.

2011-11-05 01:45:35

The Party doesnt serve its people, it serves itself... 不是现实却又似曾相识,这就是科幻电影的奇妙之处。说科幻表现的只是想象?那就大错特错了。科幻往往只是一种手段和途径,就和用梦境来表现现实是同样的道理。或许如果把那个时代搬上荧幕,它就是这么的反乌托邦。

dionysus

2006-03-05 01:18:04

看了N遍,导演对不住奥威尔啊!

ζωήιδ

2010-02-07 21:04:45

莫名觉着男主长得像“王小波”,但明明又是不像的。男主从小到大都留一个发型,所有成年人都穿一样的连体服,无所谓潮不潮咯~片中出现"BB"(缩写),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李BB,想了半秒钟才觉得是Big Brother的缩写。。。o(╯□╰)o

glim

2019-08-04 22:19:03

你可能在七点半见过,你可能在某社交网络的热门小组里见过,你可能打开手机电脑书籍就见过~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见过,但是老大哥见到了,他见到了你的一切,所以要用近乎耳语的方式说出简单的三个字,并且期待能传达到另一端

谢谢你们的鱼

2011-11-11 21:48:50

导演延续了乔治小说原著的压抑感,但是仅此而已,相比较书中各种对于集权政治以及反乌托邦思想的描写,影片显得过于片面以及沉闷,导演对于节奏以及情绪层面把握的失败让观影过程相当痛苦,让人感到煎熬,过于文学化的表达限制了影像的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还是期待芬奇的新版吧。

麻麻睇

2011-09-04 23:17:14

做为反纳粹反人类影片的先驱,本片着实震撼。不停播报的洗脑视频、具化的数据、物资贫乏、文字狱、全面禁欲、抹杀个体认知与历史真相,等等等等。遭受独裁迫害的惨状逐一暴露,令人焦虑心惊,陷入无助的恐惧中轮回。过去现在将来均已死,何等的末世悲凉。

[已注销]

2011-06-21 00:51:53

或许是因为光线的缘故,总觉得气氛不够。在接受了Winston的形象后,仍觉得Julia少了一股隐藏的诱惑。

与碟私奔

2019-10-26 19:09:46

《一九八四》是 [英] 乔治·奥威尔 的著名小说,原定书名“欧洲的最后一个人”,后更名《一九八四》曾经与50年代改编一部电影,80年芝加哥某律师代说服作者遗孀取得电影拍摄权,制作新版电影经过加紧努力并于1984年10月上映,《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思想犯” “双重思想”、“新语言”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之深远。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我没有看过原著,我想原著应该比电影更多内容和对社会的寓言吧,有机会拜读。著作首版于1949年,距今70年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