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沉沦

沉沦》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天地心任徜徉@做无知的有识之士

2013-06-30 17:50:55

维斯康蒂处女作,新现实主义风格,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腻深刻,画面自然洗练

九命猫@victor-eyes

2014-07-03 20:11:54

《邮差总按两次铃》搬到意大利背景有种特别的味道,歌剧演唱比赛啊,街上看热闹啊,神父打酱油啊,都十分生活气息,也把男人要上路女人要稳定的对比和挣扎拍得好真。事件行进得很有意大利的非理性动机感和宿命感。还是纳粹时代作品哦!

介意

2015-08-28 16:37:07

維斯康蒂處女作。134min版。改編幅度很大,將原著細緻描寫的犯罪片段與法庭遊戲悉數隱去,只留下更加赤裸的情慾。前面的張力太足,以致後半小時略顯倉促。男主Massimo Girotti七年後又演了安公处女作Cronaca di un amore。

Muto

2020-10-13 17:26:28

贫穷有时也是一种浪漫——木心写下这首俳句时大概意识到,耶稣的浪漫正是因为他的贫穷。所以,耶稣对木心永远充满魅力,也使他永远闷闷不乐。对于没落的贵族而言,耶稣的浪漫更像是一个诅咒。改编自《邮差总按两次铃》的《沉沦》证明了维斯康蒂生来就是一个矛盾之人。正如处于关系核心位置的女主角:既嫁给了安稳富裕但却乏味无趣的贵族生活,又爱上了自由浪漫但却注定流亡的革命无产者。他这部着重刻画两难困境的处女作,在尝试解决这一由两个阶层共同构建的双重道德难题时展示出了颇为罕见的成熟,而他的身份和立场也直接体现在男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感纠葛中。置身事外的导演大有同情这对鸳鸯的意思,于是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解除了诅咒。在幻灭之时,影片也得出的结论:这种跨越阶层的跃迁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单恋,只是这条路上布满了无数的《洞》和挑战。

samee

2019-10-27 17:08:51

历史就是阐释。实际的观影经验会让你发现影片与影史书或我们的理解之间的差异。那种把每一部影片机械分门别类、归纳为某一种电影美学流派的方法其实是无法成立的,毕竟很多所谓流派并没有统一的宣言(或许有相同的政治立场),个体间有不同的美学主张,他们成为一个统一的团体往往是后人阐释、建构出来的结果。拿新现实主义来说,一方面当时它并没有形成大反响,在50年代前的高峰期也只有1/10的份额,大家更爱意大利喜剧、美国片。对后世的影响并不是一种接续发展。它只是现代主义电影下的其中一脉(客观现实、心理现实、作者评论),它之后的作品甚至带有对现实明显的自反性。甚至就本身来说,新现实也并没有彻底性,大量的职业演员、景棚拍摄、后期配音实际上是主流。作为新现实的先声,也能明显看到它受到好莱坞匪帮片和雷诺阿的影响。崩坏主题

杨小槑

2021-06-15 11:59:13

9. 这种对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荒芜、贫瘠、肮脏、混乱的国家描绘,工人阶级的居民,人民内心的苦闷与肉欲的情感暴露同样存在着反天主教权。如果说《托尼》预示了新现实主义运动,那么《沉沦》直接影响新现实主义大部分的的美学特质一点都不为过。关于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景象,大量捕捉与主角无关的平民镜头,实景拍摄又有着层次分明的布光以及升降机的使用。只不过缺失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性,没有那种对当时意大利人民生活与斗争的表现。|关于电影类型上的讨论则似乎更有意思,个体性叙事,日光之下的谋杀情节,引导凶念的至关因素—女人,重蹈覆辙的男性宿命,咦,怎么变成黑色电影了哈?最后还有点点同性意味插入其中。798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