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柯里昂

2017-07-17 22:43:14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侯麦的四季故事,侯麦的拍片顺序是春、冬、夏、秋,而我的喜爱排序也恰好是这个,回过头来最喜欢的仍是《春》。这部《冬》也与另外几部有着类似的故事,截取生活片段、永恒不变的爱情主题等;给我的最大感触在于对于真爱的“失而复得”,以及与莎翁作品《冬天的故事》的遥相呼应。

冰红深蓝

2020-12-29 00:16:09

侯麦作品序列中与众不同的一部,首先是探讨信仰,不再怀疑踌躇彷徨,虽有曲折试错但最终坚定难移,教堂冥想与领受启示段落亦是侯麦难得在电影中展示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其次,片头欢悦恋爱蒙太奇里有不少裸露镜头或造爱瞬间,而侯麦极少在作品中置入大尺度场景。另一方面,你也能看到导演不少贯穿职业生涯的母题及偏好演变:从前期男性中心渐次转为以女性为主视点,甚至讲述女性之间的故事(有的人不喜本片女主,我倒尤爱她的坦诚与对原初认定的爱情的执著信仰——尽管浪漫主义式的恋爱并不一定比另外两个男友分别代表的智性引领或柴米油盐式情爱要优越或走得更远);侯麦灵感源自同名莎剧,故片中也有相应戏中戏段落,雕像复活的奇迹也与失联5年又偶遇且闪电复合的童话结局相得益彰;讨论柏拉图与帕斯卡尔哲学则似[绿光]与[慕德家一夜]。(9.0/10)

无非

2016-07-02 21:05:45

现在的豆瓣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看完候麦呢。

蝉鸣知了

2011-06-05 11:58:30

莎翁歌剧中的雕塑王后,你相框里的一纸爱人。信者真,得新生。

寒枝雀静

2019-05-19 15:41:08

C+ / 尝试把难以言说的情感与信仰解释得太清楚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神性时刻的出现比《女朋友男朋友》逊色太多。但还是太喜欢女主这个形象了。(又是帕斯卡又是柏拉图的,巴迪欧定制款爱情电影了。)

安德烈大叔

2019-06-07 15:13:19

“从死亡里重新得到的生命,信仰使得他复活”莎翁剧是点睛之笔。女主角的“信仰”其实是非常超验主义的直觉,让人无法评价。面对情欲,反复的情绪和超验的直觉让女主角始终处于一种游离的处境,这是四部曲中角色最惯常的状态,侯麦享受并擅长营造这种复杂处境。最精妙的是那些看似完满的收尾,理想或者不理想,其实只能由观众调动个人经验去决定,这是侯麦的诗意。

神仙鱼

2021-01-16 21:45:28

冬天当取暖,冰封心跳时。看了那么多,或许直到这里才明白了爱情之于侯麦之意义,是无望而为义无反顾的信仰,是心不诚必不灵的某种神迹,是那道绿光,其神圣超越宗教范畴。侯麦有颗怜悯的心,绿光、罗曼史、这里,他都愿意相信神迹会显现,尽管现实通常事与愿违。一女三男以及女性对爱情的坚定,与一男三女以及男性不断游移的夏天故事形成绝妙对照。因为意外错过多年又偶然重逢的故事,应该给了林克莱特灵感吧。另外,好像是第一次在侯麦电影中看到(接近)做爱的场景。

电个爆炸头

2018-01-10 16:23:28

冬去春来,她等待一个人,最终等成一种信仰,结尾如同候麦在戏内引用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一样:雕像重生,这是埃尔米奥娜的奇迹。但我为何仍忐忑不安?说穿了,我怕结尾不等于结局,我怕这不过是一次新的周而复始,因此我没有喜极而泣,不是这样吗?四季轮换而候麦常在啊,各位。

大漁

2017-06-26 22:41:32

看有人短评里说侯麦死了是一种类型的终结,这种类型如果真有的话大概就是电影语言不靠任何形式感就讲了所有事;男主最后只出现那么短的时间我觉得讲的是并不是命运也不是选择而只是困境的结局穷举中最特殊的一种,结尾完全是照应莎士比亚的;居然看哭了妈的

6

2010-02-25 23:54:46

侯麦的去世几乎意味着一个电影物种的灭绝

alain.proust

2017-08-29 02:24:51

060长达一百分钟的两段关系都成了最后十分钟的重聚最漫长的前戏,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柏拉图、帕斯卡的哲学也统统为这场相遇背书。教堂里的冥想、剧院里的落泪,让她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爱情,是宿命与轮回,是灵魂先于肉身存在,是命中注定和他会再遇见。

TWY

2020-03-22 03:56:59

一个美丽的彩蛋:玛丽·里维埃看到绿光以后,自己化身为了绿光照耀着别人。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