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罪与错

罪与错》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乔植

2017-10-04 23:05:55

剧情挺吸引人的,还不错

逍遥兽

2010-03-12 15:42:49

——我最近一次在一个女人身体里,是在参观自由女神像的时候。。。

艾斯跳塔

2020-07-13 04:13:08

说教片,一部讲了《赛末点》《独家新闻》《无理之人》三部都没讲全的,片中许多互文挺完美的。同样是去伦敦,十年前《曼哈顿》结局里You gotta have a little faith in people的破灭——如果【伍迪艾伦有厌女症】假设成立(i don't give a shit),不难看出米亚法罗的离异成熟女性角色和海明威的清纯少女角色的惨烈对比;结尾婚礼上瞎了的Rabbi展现时间的流逝;医生的童年犹太家庭餐桌戏很妙;Alan Alda的第一个伍迪艾伦假想敌角色,和《曼哈顿悬疑谋杀案》里角色的相似之处让人有理由怀疑他只是being himself罢了,片中重复了三遍的名言【喜剧=悲剧+时间】不无道理,但最后医生和伍迪的一番对话暗示了【恐怖故事=未忏悔的罪恶=悲剧+时间=喜剧=生活本身】,嘻嘻;哲学教授角色就是机械降神叭,还好让他自杀了,投机取巧又不忘嘲讽的伍迪老头儿真可爱。

[已注销]

2012-05-04 14:39:55

It is only we, with our capacity to love, that give meaning to the indifferent universe……

牵不到的爱

2017-10-04 19:23:47

殊途同归的爱情 剧情不错

冰红深蓝

2019-06-11 09:12:29

伍迪·艾伦的经典黑色喜剧,展示了上下两个阶层婚外情的不同模样。双线叙事中的主线后演变为[赛末点],另一条则不啻是伍迪对自己所属的知识分子圈层的自嘲与揶揄。赛末点一线不乏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伯格曼式的宗教气息,但主角最终却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心安理得。支线以纪录片摄制为背景,亦反映了伍迪·艾伦不断执迷的元电影主题——克里夫与外甥女在影院看片的影中影多次作为(对话)内容匹配转场来衔接两条叙事线。克里夫拍摄的纪录片中大谈热爱生命的哲学教授的猝然自杀荒诞气息十足。结尾的相遇与总结说教颇有存在主义之味:“We define ourselves by the choices we have made.” | 上一次我进入一个女人的身体,发生在我参观自由女神像的时候。(8.5/10)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20-01-11 00:07:53

由伍迪艾伦编剧和导演的美国存在主义喜剧电影,成功融合了情节剧、《杀人短片》式的哲学探讨和喜剧。裘德道德困境的轮廓——一个人是否能在知道犯下谋杀罪的情况下继续日常生活——唤起了对俄罗斯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1866)的核心观点,尽管他提出了一个与小说几乎相反的解决方案。艾伦会在他的电影《赛末点》、《卡珊德拉的梦》和《非理性的人》中重温这个主题。艾伦处理如此多不同音调和声音的连锁故事的能力,凸显了他戏剧家的天赋,一个悔过老人对童年餐桌场景的追忆则暗示了向伯格曼《野草莓》的致敬,其中过去与现在形成了平行切换的关系。关于失明、良心和自知之明的危险而巧妙的隐喻,使故事统摄到一种精美的框架中。

高冷的鸡蛋仔

2017-10-04 08:18:25

按电影类别分的话,这是一部喜剧。尽管里面有谋杀,但是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艾伦式的喜剧基调。

半城风月

2017-10-04 00:46:52

演技派、深刻的题材都凑齐了,当然是一出好戏。

胖丁

2012-06-10 19:07:17

five-star director seven-star writer

爱吃烤鹅

2017-10-04 00:57:17

电影的故事情节有两条主线平行交织而成

(๑⁼̴̀д⁼̴́๑)

2017-10-03 23:42:36

克里夫被迫成为了纪录片的导演。在忍受莱斯特恼人个性的同时,克里夫遇见了自己的真命天女哈莉(米亚·法罗 Mia Farrow 饰)。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