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传来的歌声》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半袖

2011-06-28 13:46:23

当初怎么会想看这么冰冷灰色的电影呢? 但它又不是直接的冰冷,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僵硬灰白沮丧停滞,迟缓压抑如行为艺术, 一开始就不舒服,看完仿佛自己都变成这种灰白色。 还是不要想不开去看它了,人要避开心理暗示。 20110628@home

btr

2015-04-05 01:06:31

HKIFF 第三次看(第一次看大银幕胶片)。可视为大师阶段的开始。镜头完全固定了,场景之间的切换除了叙事,也有纯粹的重复台词(万物有时,悲惨有时)。通过景深分隔空间也始于该部(在《鸽子》里更明显)。人生-时间-道路的意象也从这部开始明显起来。

芦哲峰

2011-07-25 10:37:44

理智的表象之下,一切都荒谬如斯;总体感觉很布努埃尔。

幽灵不会哭

2013-10-27 16:14:17

固定长镜头拍摄,极具挑战的作品,在经过艰苦排演之后,安德森终于把它搬上了银幕,对宗教、情感、历史、记忆的反思,很多导演童年回忆的展现,极其个人化的电影,拷问着当下欧洲社会的种种问题,太多的象征,太多的冷漠,还有太多的幽默汇聚在一起,一部伟大的作者电影。

GINGER

2013-12-16 23:38:05

12/16 这北欧导演用电影定焦广角的镜头,特意编排好简单的场景简练的对白用极简的手法拍摄/异常白的妆容有种荒诞和体验冷漠的人面具感[与寺山死者田园祭有异同处]/油画般的场景和长时间发呆的人体现都市冷漠疏离感/像英格玛一样用现实主义表现超现实主义的东西/受到98年经济危机显示转化为无为的思想

嘚嘚嘚嘚嘚

2016-08-09 21:58:29

让我很介意的是,老人为主角,失去工作,失去性能力,失去信仰,失去金钱,而年轻人要么失语要么游荡要么被献祭成为羔羊。真要说一句资本主义的坏话了。很喜欢医院去看儿子的那场,层层推翻预设的一场戏。

绿光

2016-07-29 17:48:48

固定机位 苍白色调 罗伊安德森所构设的这个世界像是一个封闭的囚笼,囚笼里的每个人都深陷泥潭,寻不到解脱的出口,只得迷失在无尽的彷徨中。时隔30年罗伊安德森才拍了继《瑞典爱情故事》后的第二部长片,精致的构图和独特荒诞的幽默感太令人喜欢

陈乱乱

2008-05-27 13:56:07

仅有一个移动镜头和两个相对移动镜头,Roy Anderson全凭构图和导演调度完成了一部惊世之作。

冰红深蓝

2020-02-19 11:58:35

罗伊·安德森“生活三部曲”之首,2000戛纳评审团奖。千禧年恐慌+末世启示录,信仰失陷,诗人已疯,精神贫瘠,物质至上。依然是白面群像式的荒诞剧影像,冷幽默中透现着悲凉与绝望。除一处后拉镜头(火车旁初遇已逝者)外,均为固定机位深焦长镜头。群戏场面调度精妙,后景中亦有不少重要信息,如无尽的堵车(比较戈达尔[周末]影史最长塞车)与只朝一个方向走、间或弯腰鞭打前排人的游行队伍。最捧腹之景:失败的大锯活人魔术&敲打垃圾堆旁电线/灯杆后溜出的群鼠。| 安坐者是可爱的 | 找不到人却遭街头路人毒打| 全城人齐声张嘴高唱 | 只能呆在铁笼般床上的百岁亿万富翁大地主 | 倾斜晃荡的耶稣+卖耶稣失败将其丢弃的商人 | 惊慌逃跑的开会者&向内开的门 | 诡异的祭礼与震悚的收尾 | 众逃亡者拉挪着过载的行李车。(8.5/10)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15-02-25 07:53:30

极度晦涩的悲喜剧,从头到尾的固定长镜头。人的物体化,景致的舞台化,剧情的空心化,每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小丑。很有魔性的一句台词:“安坐者是可爱的”...(看完后觉得自己都变煞笔了!)

米粒

2014-12-02 13:22:04

罗伊安德森真是奇才,这种人海固定长镜头的模式,特别难拍不说,竟然生出这么多匪夷所思的笑点,大多数还非常通俗,虽然我大概还是没有看到所有的… 更惊人的是,虽然好笑但它不是喜剧片,说的是人类对千禧年未知的恐惧,以及岌岌可危的表面的平静啊…

TWY

2018-06-05 23:43:54

【1200】追求极致美学自然不错,但我认为安德森僵尸化的动作调度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他想要达到的讽刺效果,最终还得透过语言进行表达,整部影片的悲观情绪不仅混乱了社会,更消解了人的意义,这么一来反观卓别林和塔蒂的伟大之处,化平凡为不凡的视听才是真正的电影。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